标签:
育儿小米阅读第一次发现深海里的动物放大镜 |
分类: 绘本总动员 |
2011年12月2日 小米4岁23天。
是最常见的,小米有其中的两体,《有壳的动物》和《时间》。当时和小米一起读的时候,觉得书中的胶片,并没有太大的特别之处,内容也算还行,所以就只买了这两本,没有再继续接触其他的系列了。
这一次要说的,是放大镜系列的,《深海里的动物》。这本书同样也附有胶片,但这回的胶片,作用却大了,也真的有了实际意义了。也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开始对《第一次发现》丛书报有更多的期待,对于还未接触过的手电筒系列,也产生了好奇。
虽然说是放大镜系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放大镜,只不过是结合书中的胶片,产生的影像效果。封底所附送的“放大镜”,其实也只是纸质的一个小圆圈,从书上取下来后对折,夹住书中的黑胶片,慢慢滑动,就会发现有彩色的图像出现。。
因为在圆圈里显示的只是动物的部分,必须滑动才会看到全貌,看起来就好象动物被放大了一样。而原本漆黑的胶片上,因为有了“放大镜”,就能出现那样色彩斑阑的图像,好象是变魔术一般,迅速就调动起了小米的兴趣,自己拿着放大镜,每一张胶片都看了许久。
《深海里的动物》,介绍了鱿鱼、斧头鱼、红虾、水母、灯笼树须鱼、水蚤等在深海中的海洋动物。每一个动物的介绍都是简短,却又最能指出该种动物的特征的。
比如鱿鱼,它的触角顶端长着发光器官,能发出强烈的光线吸引猎物,它专吃小虾和小鱼苗。它能利用发光器官发出和自己身体形状相似的一团蓝光,来迷惑天敌,保护自己。它有一对三角形的鳍,可以竖直游动很远的距离。夜间,鱿鱼会游到海面觅食。
比如灯笼树须鱼,它的头部长着一根会发光的钓饵,位于嘴的上方,钓饵上生长着发光细菌,像个灯笼。它的下颌上长着散发荧光的触须,像钓竿一样引诱着猎物......
);水蚤只有一只眼睛,但是两根长长的触角上长了很多刺(其实是感官细胞);男的灯笼树须鱼个头比女的灯笼树须鱼小很多,游得慢,所以会牢牢地吸在女的灯笼树须鱼身上,让她带着他游......
最逗的是,周末在家画画时,小米说要画深海里的动物。然后在纸上是一片涂抹啊!最后米爸问小米,鱼在哪儿啊?小米指着图左下方的那一片棕橙色说,“这就是深海啊,小鱼就在里面。深海太深了,黑黑的,小鱼你都看不到的!”----可不是嘛,书里说了,“海平面以下5000米甚至更深的海洋底层被称为深海......非常寒冷,一片漆黑......”----只不过,我忍不住就想起了那个有名的小品,鱼呢?被天鹅吃了。天鹅呢?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