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小米果果江南旅行苏州拙政园 |
分类: 娃娃看天下 |
拙政园有多大?逛一次园要多久?
其实这次去苏州的几个景点,都是我在N年前曾经去过的,并且觉得好的,拙政园尤其如此。当年走马观花地逛了好几个园,只有留园和拙政园让我印象深刻。尤记得当年在逛拙政园,由衷地感叹,难怪当年的小姐们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迈什么啊,这么漂亮的园子,当多久都行!
N年后,带了两个小妞逛园子,还是两个穿了小旗袍的复古小妞。一进园,还没来得及逛呢,就被一外国友人给逮住了,问我们能不能让她和两小妞照张相,得到同意后就开心地搂住两娃,又是搂又是抱地,喜爱得不行。也是啊,这一天,这两娃招了许多的回头率。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身上的小旗袍很应景吧。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由园主王献臣请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最终建成了以水为主,疏朗典雅的园林,处处呈现出诗情画意。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区已改建为苏州园林博物馆,而在东、中、西四景区中,中部景区无疑是最吸引人,也是最精华的部分。我们在逛了一遍园子之后,就赖在中部景区里不走了,直想就这么一直赖下去。。。。。。
进得园中,出了兰雪堂,就能看到一块巨大的湖石“缀云峰”,遮挡了园中秀丽的景色,进门见山的这种处理方法,在造园手法上,称作“抑景”。既是屏障,又因自身的美而成为一景。而在西侧,还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之间夹着羊肠小道,见到此,你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读过《红楼梦》的,肯定就会联想起贾宝玉随贾政一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进园,只见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悉景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着,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拙政园的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在院墙的两侧,依墙设两条走廊,墙上开了25扇花窗。信步走在复廊上,从花窗中看出去的景致也是不同的。再次地,让我们感受到了移步换景的美。
中部景区面积约18.5亩,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池中大片荷花盛开。来江南前,带着小米去了圆明园看荷花节,那儿的荷花也是大片大片地密布着,虽然总体规模比拙政园的荷花多,可是要论美,我更喜欢拙政园的这一片荷,因为加上了小桥流水、加上了园中的曲折布局,更是让人只能傻看着,看得忘了移动脚步。
从荷面上看去,远远地还能看到一座宝塔,其实这座塔并不是在园中,而是苏州的另一景----报恩寺塔。这又是园林造景的一种手法:借景了。借得是全不费功夫啊!和园中美景完全融为了一体。如果不说,你是不是会傻傻地去找这座塔?
咱们也来借借景。油纸伞、江南风景、穿着旗袍的小女孩,是不是很搭?所以小米也成为了一景,借给别人了。。。。
中部的这一块景区,围绕着荷花水池,分布着“荷风四面亭”“香洲”“小飞虹”“见山楼”“小沧浪”“远香堂”等景点。就如在我们身边经过的每一位导游向他们的团友介绍的那样,在这儿,可以把亭台楼阁全都看遍。
湖中岛上有荷风四面亭,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尤喜亭上的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导游介绍此处时,多半都会让大家猜猜这幅对联的妙处,包含了一、二、三、四的序数,看看“二”隐含在哪呢?
果果这样是不是非常地大家闺秀?生就一个古典美人的坯子啊!
小米是不是也有点假模假样的小淑女?
完全是假象啊!淑女不到一分钟,立刻开始玩山玩水,一刻都闲不下来。。。。。。
看看同样一把伞,两小妞是怎么拿的,差别立显啊!
皮猴子小米与淑女果果。
再看看这个,小飞虹上,果果都快和景色融在一起了,
小米呢,也很投入,只不过是玩得投入啊,在桥上跑来跑去的,快乐无比。
好在,我也从来没拿她当淑女养,豪放些就豪放些吧!
小飞虹全景。的确是有点气势如虹啊!
远香堂,是中部的主体建筑。前有一条河,遍植荷花,后有一片池,遍植荷花。所以在夏日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取了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句意,以为堂名。关于《爱莲说》,你还记得什么?我只记住了那一句,“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偶而逛街,小米喜欢摸店内的东西,我也偶而会冒出这一句,听得小米一愣一愣,然后继续摸。。。。。。扯远了啊。远香堂内四面镶有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就可把园中景致尽收眼底。可别小看这些玻璃窗,搁到现在不值什么,在那时候,可是泊来品,精贵着呢!
远香堂小憩
大爱果果这般古典模样啊!
而能够让你一下看遍“亭台楼阁榭”各种建筑风格的,莫过于“香洲”了。香洲的“洲”同“舟”音,顾名思义,香洲就是一个石舫建筑,远远看去就象是一艘画舫在荷花丛中穿行。而当我们在香洲上休息时,不只一个导游经过我们身边,不止一遍地告诉那些游客们,香洲的建筑齐集了亭台楼阁榭于一身----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
推窗临水而望,山长水远。
蓝色玻璃窗,让你看出去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在当时,同样是相当精贵的装饰啊!
“与谁同坐轩”,是一个扇形的建筑,不管是开的窗还是轩的本身结构,都是扇形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东坡的一厥《点绛唇》道出了说不尽的旷达高远,而此时,同坐轩中的果果和小米,顾不上这些了,只忙着啃咬手中的袋装果冻。
与谁同坐轩为什么设计成扇形呢?当你走到轩的对面时,把与谁同坐轩的扇形瓦顶与轩后方“笠亭”的尖顶连起来看,象不象是一把扇子,而笠亭的尖顶就是那把折扇的扇柄。设计的精巧就在于此了!
“梧竹幽居”,也称“月到风来亭”----我更喜欢第二种叫法啊!造型同样很别致,亭的四面各开一个大大的圆洞门,站在亭中,四个圆洞门立刻框起了园中的四面景致,正好也是四时景致。南面桃红柳绿、西面映日荷花、北面梧桐秋雨、冬面一剪寒梅。就如亭上的对联那样“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把拙政园的内敛而细致,都给道尽了。据当时身边的一位导游所教,从这个角度拍出去,正好又把两个圆洞给重叠在一块了。所谓别有洞天,大概就是这般了吧。每一处,都是这样设计地耐人寻味,拙政园啊,怎不叫人大爱!
小米同学,你也陶醉其中了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PS:关于拙政园
1、交通:拙政园有多路公交车可达,于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2、景区门票价格:旺季(4.16--10.30)70元;淡季(10.31--4.15)50元。1.2米以下儿童免票。下午5:30闭园。
3、狮子林、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都在一条街上,如果有时间,可以全都参观。如果象我们一样,时间不充裕,不妨只选择拙政园逛个淋漓尽致。拙政园归来就不再看园了,所有精妙已经看遍了。
4、游完拙政园之后,不妨去附近的吴门人家吃顿午饭。从拙政园大门向西(园林博物馆方向)沿东北街走一百多米,左转进入园林路,再走百来米,右转进入潘儒巷(很不起眼的一个小巷子),大有来头的吴门人家就隐藏在这其中。
5、拙政园离平江路一带也很近,也可在游完拙政园之后,到平江路一带逛逛。尤其是平江路上有评弹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在下午一点半后就会有演出,如果对这些感兴趣的,不妨去转一转啊!我们当时就是犹豫了许久,最后无奈还是选择了带孩子回去睡午觉。这两个博物馆没有逛一逛,一大憾事啊!
6、游拙政园时,同样可以凭身份证领取一台电子自助导游机,这样游起园来,就可以随时听到解说,更能领会园中奥妙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