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小米3岁1个月5天。

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叫做《请多给孩子五分钟》,文中提到,“如果你多给孩子五分钟,让他尽兴地闹上一闹,玩上一玩,也许下一秒他就能入睡了;如果多给孩子五分钟,让他多看看他喜欢的东西,多在那儿呆上五分钟,也许孩子就不会再固执己见了。孩子是最单纯的,有的时候只要再给他们五分钟时间,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那是关于给孩子五分钟缓冲的感悟,在处理和孩子的“半争”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执行的,比如在外头玩,小米不想回家,我就会再给她五分钟,说好五分钟一到,就回家。小米也能说到做到。不过,现在开始会倒计时的小米,在我说五分钟到时,还会加一句“是不是还有四分钟呢?”
而随着小米越来越大,主意越来越多,小心思也越来越多时,我开始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想要保持冷静和耐心,是越来越难了,总会有一些状况,会让自己忍不住想要尖叫,忍不住想要抬手往那可爱的小屁屁上扬去。还好,最终总会戛然而止----我坚持,不能打孩子。
常常会有博友问我,是怎么保持冷静、保持耐心的?其实我也不是神人,我在家里的每面镜子上都画上了一个微笑,在笑脸的旁边写上了大大的“冷静、微笑”的字样,就是想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被小米的淘气而气疯了头,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卫生间的镜子里笑脸画得比较大,小米说是我,客厅的镜子笑脸画得比较小,小米说是她)
除了这些,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法宝,就是多给自己五分钟。
很早以前,听博友一慢二看说过他的网名的含义,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慢、二看、三观察。这个“一慢”,尤为重要,其实也就是多给自己五分钟的意思。这里的五分钟,算是虚数,可以短些,也可以长些,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跳出事件,慢下来反应,再做出判断。
这一点,真是深有体会。看看发生在小米身上的几件事吧:
案例1:小米独自在客厅喝牛奶麦片,我在房间工作。不久就听到小米用碗在桌子上摩擦的声音,接着又用小勺子在碗上敲来敲去。我在房间里大声地警告“小米,不能这样哦!”“小米,妈妈已经警告过你一次喽!”“小米,再这样就要time-out了!”随着我的警告声越来越重,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差。其实当时我知道自己这种做法不对,可就是懒得到客厅,企图用警告让小米停止这样的恶作剧。而随着小米的不停止,我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这时候,你会如何处理?是冲出客厅对小米执行惩罚吗?
在准备走出房间时,我是这么想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越走越慢,也开始让自己思考一下。首先,我只在房间里用声音来制止,这种做法本来就不对,而为了想保护自己的权威就决定让小米接受惩罚,更不对。我应该做的,首先是了解一下小米为什么要这么做。小米一看到我来到她的面前,立刻笑眯眯地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柔柔的声音让我的心又软了几分。于是先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小米的回答让我惊讶----“我想这样发出声音,妈妈就会出来陪我了!”----如果我没有让自己冷静下来,没有给自己时间思考,是不是会就此冤枉了小米,以为她只是在恶作剧只是在淘气?当然,在抱着小米的同时,不忘了让她想一想,是这样做比较好,还是直接大声地告诉妈妈,“妈妈你出来陪我吧”这样更好?
案例2:小米生日的晚上,我们一起到饭店里吃饭,饭店给小米友情赠送了一碗长寿面。小米同学很高兴地开动,可是她喜欢在夹起面条时把筷子举得高高地,再放到嘴里,偏偏面条太滑,如果举得太高夹的时间久了就会滑下来。小米连试几次都无法成功地吃进嘴里,于是开始大发脾气。我们大家都在劝她,要么换成勺子吃,要么不要把筷子举太高,低下头来吃就可以了。然而越劝,小米就越生气,场面一片混乱。刚开始,我生气地说了一声“那你就别吃了!”小米立刻就把筷子给扔了。我又意识到自己错了。这其实很正常,孩子为自己的挫折难过发脾气,而我们呢,因为朋友在场,因为服务员在场,因为孩子的发脾气而觉得没面子,想要立刻制止,却适得其反。如果我们再接着也发脾气,只会闹得更不愉快,如果脾气坏一点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武了。
意识到这些后,我先深呼吸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然后示意家人都别劝小米了。接着,只是问了小米一句“你是不是觉得很难过?夹不到面条很失望?”只这么一句话,小米平静下来了,不发脾气了,两行眼泪也下来了。这时候的她,心情已经得到了我们的理解,也就能听得进我们的劝说了。把之前的劝说再告诉她一遍,不是因为她做不到,而是因为面条确实太滑了,如果要举得很高,妈妈同样也会夹不住......
案例3:就在昨天,给小米刷牙时,小人儿一直动来动去,我担心会碰到她受伤的牙齿,一直在警告她别乱动。偏偏小人儿很兴奋,一会儿拿起漱口杯,一会儿拿着牙膏,小脑袋也就跟着动来动去。最后我实在是生气了,吼了一声“你不想刷就别刷了!”小米居然说好,直接拿起漱口杯喝水了。我。。。。。。无语,很明显小米把我这句气话当成允诺了,只好自个儿转身回房生闷气去。其实,也是想让自己平静下来,给自己时间缓冲。过了一会儿,小米也进房来,趴在了我身上,很甜蜜很甜蜜地对我说“妈妈,对不起!”伸手不打笑脸人啊!我还能怎样呢?其实在这生闷气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在想为什么小米要乱动,因为我让她刷牙时的姿势确实不舒服,因为她看到牙膏盖子没盖好,因为她看到洗衣刷掉在水槽里就捡起来了,还打开水龙头冲洗干净再放在架子上。。。。。。
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总是只看到自己,只顾到自己的心情----我在帮你刷牙,麻烦你配合;我下班回来很累,在路上还堵了一小时,头痛很困,想快点结束这些琐事,赶紧上床睡觉吧。。。。。。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时,就能看到孩子在“捣乱”时背后的原因。如果因为生气而做了一些错误的举动,就极容易在事后让自己后悔莫迭。所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哪怕只是五分钟,也能让自己慢下来,平静下来,再来细细思量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应对。
总听到人们常说,脑子一热就容易干傻事。为了不让自己干出傻事,不做后悔事,还是多给自己五分钟吧。尤其是在和孩子面对面的较量中,这五分钟的冷静,尤显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