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3日
小米1岁11个月4天。
——“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呢?”
——“是风吹过树梢的声音。”
——“风在哪里呢?”
——“风就在我们的身边。你看,蒲公英小精灵带着阿迪去找风姐姐,看,风把蒲公英的种子吹到各个地方,风吹得风铃叮铃铃地响,风吹得风车骨碌碌地转……”
这是小米和我的两段对话。对话中包括了两本书的内容。一本是《宝贝儿别怕》,小熊问妈妈它所听到是什么声音,妈妈对小熊说“宝贝,别怕,这是……的声音”,最后妈妈听到了“卟”的一声,问小熊这是什么声音呢?小熊说“妈妈别怕,是屁,是我放屁的声音”。最后这一小段故事充满了童趣,只不过我在读这本书时,把“宝贝别怕”这四个字给省了,因为感觉有诱导孩子应该要害怕的嫌疑。
另一本书就是《布奇乐乐园》中的综合绘本《风在哪里》,这是近几期来感觉内容最好的一本,小猴子阿迪跟着蒲公英小精灵一起去寻找风姐姐,然后发现原来风姐姐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你看,正在吹着布奇的头发呢……
这本书让小米对风有了一种更加感性和生动的概念,原来风铃响、风车转,都是因为有风啊!蒲公英飞飞飞,更是因为风让它们去旅行了。
小米曾经吹过一次蒲公英,不过那时候还没什么太大的感觉,看了这本书之后,开始知道蒲公英了,也开始寻找蒲公英了。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小米午睡醒来,被我们带着又去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小逛一下,没走远,就在进门不远处的一个观景台,正好有一个小花圃,开败了的小黄花中夹杂着一些大朵大朵的蒲公英。


这回可算是如愿了,小嘴对着蒲公英吹了又吹,只差没把蒲公英给吃下去了。

趁着她吹蒲公英时,又和她一起回忆了一下《风在哪里》的故事,于是小米就越发地要吹一吹这蒲公英小精灵了。


总喜欢看她这样自然而快乐的笑容,可是又怕真把蒲公英给吃下肚去,只好把她带离了这块小花圃,没想到小米又看到一个小坡,居然宣称要滑滑梯,就那么一屁股坐在了小土坡上,然后磨蹭着往下滑。这一滑,再站起来时,小屁股已全是土了……

既然已经都是土了,就只好让她又滑了两遍,然后才走人。小逛就此结束。

另外还给小米买了一本书,也是有关于风的——《风到哪里去了》,(美)左罗托夫文,(意)维塔图,陈丹燕译。因为内容有些复杂,字藻极为华丽,所以还一直收在书柜里,尚未读给小米听。
却真是一本极美的书。画面美、文字也美。
书中的小男孩在快乐的白天结束时,问妈妈“风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妈妈告诉他风没有停,“它吹到别的地方和树林跳舞去了。”小男孩又问“蒲公英的绒毛被风吹到哪里去?”妈妈说“它带着蒲公英的种子到某个人的草地去了。”
然后,妈妈循序渐进地告诉了孩子世上物质不灭的道理,只是在另一个地方,或者以另一种形式开始。雨回到了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为新的波浪,白天与黑夜循环往复,晚上给小男孩带来了黑暗,星星,让他入梦。
风到别的地方和树林跳舞去了,这是多么美丽而又童真的说法啊!就是冲着这句话,我买下了这本书。我希望,在日后,小米问我“风到哪里去了”时,我也能如此富于想象,用这样美丽的词句,带给她美好的感受。

(书中插页之一)
----------------------------------------------------------------------------------
小米的记功簿:10月12日
1、会半蹲着扭着小屁股跳舞。
2、会唱那首著名的“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不过最后一句,小米基本上都改成了“躲猫猫”歌里的一句“长大我们一起玩吧”……
附:相关博文蒲公英的约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