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论及婚嫁时,他是个英俊的年轻小伙子,在小城市最好的小学里当教师;她是个俊俏又好强的大姑娘,虽然没有工作,却一直在坚持自学。为了让她能得到一份工作,他申请调到了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唯一提出的条件就是要解决妻子的工作问题。于是她也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两个人在那个偏僻小镇里教学、生活,度过了他们最美好的时光。
她生下了两个女儿,不甘一辈子当民办教师的她,正遇到恢复高考,一边带着两个敖敖待哺的孩子,一边利用很有限的时间学习,终于考上了师范学校。
她在读书期间,仍然坚持带着大女儿,小女儿只好忍痛送回了老家,这是他和她一直都对小女儿觉得很愧疚的一件事。很多年后,他甚至仍会记得某一次去看小女儿时,发现她的头上满是脓包,说的时候满眼都是心疼。
学满归来后,她被分配到了另一个偏僻的乡镇小学,第一件事就是接回小女儿。他又重新调回了城市里那所最好的小学,带着大女儿,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
他一个大男人,带着一个大女儿,所有的家务事从不会到会,渐渐地越来越上手;她一个弱女子,带着一个小女儿,在炎炎夏日小镇破旧的小宿舍里,因为没钱买电扇,只好手持一把扇子,一边给女儿扇风,一边讲故事,直到手酸了,口干了,才换来女儿沉沉的睡眠。有的时候,买一袋米也没人帮忙,只能自己一步一挪,咬着牙扛回宿舍。个中艰辛,孤独无依的感受,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在那样的年代,交通不便,通讯不便,要见上一次,都得等到寒暑假,有时舍不得花钱买车票,还得翻山越岭地走上一天的山路,才换来一次不易的见面。而每次相聚,孩子之间都要陌生地打量许久,才重新恢复姐妹间的亲昵。
终于,在小女儿六岁多时,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调到了他所在的学校,拥有了第一套大宿舍,开始了一家团圆的生活,也开始了和他的争争吵吵、和和好好。
吵了一辈子,到老的时候,却还是觉得对方最好。刚退休的他,正准备好好调养一下她的身体,却因为小女儿怀孕,不得不到了另一个城市去照顾小女儿的饮食起居。等小女儿生了孩子之后,大女儿的孩子却没人照顾了,他又只好再到另外一个城市去照顾大女儿的孩子。近三年的分离,让他对她的健康担忧不已,总是时时牵挂着——她的血糖检查指数偏高了,赶紧打电话让她再去复查一次;她从楼梯上摔下来了,恨不得能马上赶回去看她,偏又不能,于是打电话给回去看她的小女儿很认真地说谢谢,谢谢小女儿替他照顾她……而她,习惯了平日里他的照顾,突然一人生活了,饮食也乱了,身体也真的开始有了这样那样的小毛病。
因为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在小女儿终于决定辞职,结束和小女婿两地分居的局面时,他很认真地一篇一篇看着小女儿写的关于两地分居的博文,一条一条地看着那些博友们的评论,然后第一个打电话给小女儿,告诉小女儿,支持女儿的决定,因为两地分居确实太苦,因为青春年华一去不返,因为最好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守在一起。听到这些话时,小女儿忍不住哭了,原以为最不可能同意的他,居然会如此地给女儿最大的祝福和支持。
她虽然不愿意小女儿辞职,却还是以行动表示了支持,帮忙小女儿打包行李,恨不得把所有的家当都让女儿带走,然后再三地叮嘱女儿,一定要尽快找到工作,这是女人独立的本钱。
是的,小女儿就是我,而他和她,就是我的父亲母亲。
不知是巧合,还是轮回,我和当年的妈妈一样,也过了好几年两地分居的日子,一个人怀孕,一个人带孩子,承担着所有关于孩子教养的问题。虽然,比起当时孤独无依的妈妈来说,我要幸福得多,在我怀孕时,有爸爸的精心照顾(也因此又让爸爸妈妈面临了第二次的两地分居);生下小米后,有公婆的陪伴,可是那种不安定、需要一个肩膀依靠的孤独感,仍然紧紧地包围着我,直到最后,终于决定辞职、团聚。
所幸,在今年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里,我们都团圆了。我带着小米来了北京,爸爸回到了老家,和妈妈忙碌着搬迁新家的事宜。国庆那天,普天同庆的好日子里,他们就要搬到新家了,在新家里过一个最幸福最舒适的中秋,然后开始互相作伴、互相扶持的新生活。
很遗憾,搬家时我们无法到场,只能在此遥遥地思念。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小团圆都能变成大团圆,让一家人真正地都聚在一起,感受盛世华年里的合家欢。相信这样一天不会太久。而且,在这样的新时代里,交通、通讯都是如此地发达,想念了,打一个电话,开一个视频,就又能见到对方的笑脸了。
小米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拿起电话说“喂,外公、外婆,你在哪里,我好想你啊……”
我也很想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国庆快乐,中秋快乐!

背景音乐:王菲 《但愿人长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