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宝贝成长的又一里程碑(亲子推荐)

标签:
育儿小米分离焦虑里程碑再见承诺阅读教育缓冲期 |
分类: 米妈育儿经 |
2009年5月6日
五一期间,米外婆来和小米玩了三天,然后感慨地对我说,这两次来,发现小米真的变得很粘我了。
不仅是米外婆这么觉得,我也早已发觉了。似乎是从小米16个月左右开始,她就喜欢粘着我,不管我去哪儿,都要跟着,而不管她去哪儿,也要我跟着。比如每天去楼下玩,在以往,总是由着米奶奶、米爷爷带着她去,小米只要能出去玩就好了,不在乎谁陪着她去。可是从16个月多开始,她就一定要拉着我一起去了。即使已经出了门,发现我没跟上,也会折返回来,强拖着我一起去,甚至还会主动拿起我的鞋子,递到我的跟前,帮我穿上。如果我不去,小家伙就必然咧开嘴巴号陶大哭。小米有要求,我当然照办,尽可能地陪着她。久而久之,发展到小米要站起来拿一个玩具,或到某个房间,也一定要拖着我。尤其是每次她吃完了饭,下了餐椅,要去客厅玩时,就一定要拉着我一起去——宝贝啊,你吃饱了,妈妈可还饿着肚子呢!见我没动弹,小家伙就换了个方式,要坐在我的怀里,陪着我一起吃饭,顺便玩一玩筷子什么的,练练筷子功。
上厕所,小米会立马扑过来,趴在门口说“妈妈,抱抱”,我赶紧告诉她,妈妈在上厕所呢,米米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抱你,好不好?小米乖乖地说好,然后靠着门坐下,等我。
换衣服,我不能当着小米的面关门,除非让她一起进屋子,看我换衣服,看到我脱了衣服,就会笑嘻嘻地说“妈妈,羞羞”。如果把她关在门外面,立马大哭。
有时躲在某个房间的角落里干活,小米四处找我找不到,立刻会惊慌地带着哭腔大叫“妈妈,妈妈”,直到我出现在她面前,才破涕为笑地说“妈妈在这里……”
“妈妈,牵!”这成了小米的口头禅,每次要做什么事,一定会先来牵我的手,拉着我陪她一起做。即使是滑滑梯,也喜欢我和她一起分享快乐。
……
原本只是奇怪着小米怎么这么爱粘我,看了5月份的《布奇乐乐园》关于“妈妈,抱抱”的主题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分离焦虑的反应啊。都说小朋友上了幼儿园之后会有分离焦虑,这么小的宝宝也会有吗?赶紧了解一下,这才发现,原来所谓“分离焦虑”,就是指孩子离开父母或亲密的照顾者时所出现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不安、沮丧、闷闷不乐,或者特别黏人、爱哭、固执,希望照顾者能留在身边。而一般来说,宝宝的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通常在1岁至1岁半时会比较严重,因为这时的宝宝会意识到他(她)和你是相互独立的,虽然这是认知过程的一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但对个体分离的新认识会使他们感到焦虑。尤其当宝宝的表达能力增强、探索范围扩大、分离机会增加时,焦虑就会更严重。不过,随着宝宝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越来越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比如要记得和宝宝说“再见”。在分开时与宝贝说“再见”,这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承诺,也是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从小米六个月后,我结束产假开始上班起,每天都坚持着在上班前和小米说“再见”。虽然刚开始她会哭,还是坚持着,于是没多久,米就会做再见啦!。到现在,只要看到我换了上班服准备出门,小米就会主动地对我说拜拜,做飞吻的动作,我则进行例行公事的汇报——“妈妈上班去了,很快就会下班了,下班回来就可以陪着小米玩了”。然后再拜拜、飞吻、关门、走人。
比如离开前预留一段缓冲期。在必须和宝宝分离的情况下,最好给宝宝一点适应的时间,可以先陪伴宝宝,直到他(她)比较放松后再离开。虽然小米对我每天的上班离开已经习惯,但如果我在她刚刚睡醒时准备离开,米就会扯开嗓门哭喊着要和我一起去(这个哭,通常都是假哭。也是从16个多月起,小米开始喜欢很认真地假哭,咧着嘴哼哼着,一脸投入的样子。某一次,米爷爷奶奶带着她下楼,我因为头疼没有跟下去,就听见小米在楼下哭得很大声,怎么也躺不住了,立马冲到楼下,结果发现小米由米爷爷抱着,正抬头看着飞鸟,嘴里还认真地哼哼着,哭得惟妙惟肖。这臭孩子,看到我来了,还告诉我“好听”……)几次下来,我发现,如果在她醒来时,我能陪着她聊聊天、做做游戏,帮她穿好衣服,亲昵一番再离开,小米就又会笑嘻嘻地和我说再见了。这以后,只要再遇上这种情况,我就一定会留下来陪着她,直到小米彻底清醒了,放松了,觉得安心了,才离开。虽然因为这样,我成了单位的迟到大王。
比如慎选临时照顾者。如果父母要外出一段时间,务必要将宝宝托附给自己和宝宝都信任、都熟悉的临时照顾者,这对于减轻分离焦虑非常重要。这一点,我觉得倒象是我自己得了分离焦虑一般。除了上班,我轻易不敢外出,因为舍不得离开小米。偶而有不得已的外出,我都会确认米奶奶是否在家。虽然爷爷奶奶都带得很好,都很让我放心,但是我发现,如果米奶奶在,小米对我的离开会更放松更释然;如果奶奶不在,通常都得爷爷抱着她,追着我,送了我一程又一程,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感谢亲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