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标签:
新冠疫情艺术品拍卖网络拍卖季涛 |
分类: 艺术品市场 |
刊载于《艺术市场》杂志2020年第七期,原标题《艺术品网拍的“坎儿”》
今年年初,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给国内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对于以人群密集形式进行竞价交易的艺术品拍卖行业更带来了严重打击。海外以及各省市采取的隔离防疫政策使得拍卖企业无法面见客户与征集看货,线下拍卖活动更是无法举行。据《艺术客》的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内地只有大约20家拍卖行举办了线下拍卖会,同比2019年上半年184家企业减少了89.13%;上拍拍品9981件,同比去年同期157999件减少93.68%;拍卖成交总额为12.69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更是缩水了94.7%。
自2月初至6月底,内地知名拍卖企业中国嘉德在自有网拍品牌E-BIDDING上先后举办了5期网络拍卖会。其中,其第17期网拍总成交创出新高,达到了3373.64万元,平均成交率94%,参与竞拍人数较上期环比增长近25%。
艺术品网拍平台艺典中国成立于2013年,经营业绩一直乏善可陈,这次疫情却给他们带来了新商机。艺典由自主征集为主向平台合作进行了转变。他们充分利用其成熟的平台优势,与多家没有网拍平台与程序的拍卖行建立起合作关系。自1月28日至5月8日,艺典中国相继推出347场线上拍卖,共计6238件拍品,最终吸引了共计1226万次围观,实现超过2亿元的总成交额和62.62%的成交率。
今年网拍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将近期火爆的网红直播带货形式用到了线上拍卖中,即让公司的业务主管、外聘专家或者是画家亲属为买家们直播讲解作品。这确实能为网拍带来新鲜感,带来活力,带来作品的可信度。上海嘉禾在拍卖刘海粟、程十发、陆俨少等艺术家的作品时,请艺术家的子女通过直播讲解作品,从而为拍卖顺利成交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该公司使用在艺云小程序,通过每周一次的“限时拍”,再引入直播拍卖,先后举行了14期网拍,其中第5期创出946万元的总成交价,3件拍品成交超过百万元。
中贸圣佳、北京荣宝等知名拍卖行也都及时举办了网拍。这当中,有嘉德的每月一场网拍,中贸的十天一场,也有艺典的几天多个题目并举,形式多样,如火如荼。由于网拍的局限性以及准备时间较为仓促、经验不足等原因,最初几场网拍还遇到过网络拥堵、出价不能的情况。
疫情中,拍卖行私人洽购业务也被人们再次提及。私人洽购是一种艺术品议价的销售方式,是指拍卖行不通过拍卖场公开竞价而通过展卖、私下交易的形式进行销售。私人洽购常常可以主动为买家量身定做去寻找独特的艺术品。在目前不能公开举办拍卖会的情况下,这种非公开交易方式可以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国际两大拍卖行及蘇记和佳记两百多年前刚成立时就有同时经营拍卖与私人洽购的惯例。直到今天,在他们每年的全球经营业绩中,都有占比10-20%的收入来源自私人洽购。根据蘇记的数据,自疫情爆发以来,蘇记私人洽购网页的浏览量有15万,超过4万名藏家进行过访问。与此同时,佳记的私洽业务表现强劲,其2020年第一季度的私洽业务同比2019年增长了27%;与二月相比,四月私洽销售额上升了49%。
以往由于相关经验十分不足,内地拍卖行私洽业务量占比远比国际拍行低很多。今年4月份,北京保利首次成立了私洽部门。私下交易似乎在将拍卖行降到画廊的地位,而私人洽购量身定做、私下砍价的特点常常难以被习惯于拍场公开交易的内地买家所接受,因而内地开展私洽业务困难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