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与民间藏家间的爱恨情仇

标签:
拍卖民藏假货收藏季涛 |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
应《艺术市场》杂志之约而作,刊载于2019年第2期
内地拍卖行在大众藏家心目中的印象是有爱也有恨。有人会因为自己的优质藏品在拍卖场上拍出了意想不到的高价而感恩不尽,有人却因手里的东西存疑或价高被拍卖行拒收而恼怒;有人说拍卖行是个最适合学习、练眼力和买到好东西的地方,有人却讲拍卖行不保真、卖假货、洗钱,都是骗子;有人与拍卖行打交道多年买进卖出赚了钱,成为了收藏家,也有人说拍卖行只收会员和熟人的东西,是利益集团的帮凶。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呢?到底谁说的对呢!
拍卖场最适合这些不懂艺术品的人去学习,开放式的预展环境可以让人仔细研究;拍卖场的价格公开性可以让每位画家作品的价格和走势一目了然;在拍卖场买东西虽然难以做到“退货换货”,但可以随时把买走的藏品再拿回来拍卖,这比私下交易占有优势;大拍卖行买的藏品一定可以在其他小拍卖行上拍,相当于多了一个交易著录。
有人说拍卖行不收民藏的东西,又有人说拍卖行卖的都是假画,这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拍卖行为企业,其目标是要赢利;拍卖行靠品牌才能生存,他们要拍真货,谁也不希望自己老卖假货最后被市场所淘汰。因为真假常常是相对的概念,所以拍卖场上也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假货,最终通过竞价找出差别:一分钱一分货。在“高仿”古董泛滥一片的当今,拍卖行只可能误把假的当真的去上拍,但怎么有可能把民藏送拍的真品当假货拒绝呢?逻辑上讲不通!
有人说大拍卖行都是会员制,藏家每年交一定的会费就可以将自己的东西去送拍。这都是没有与拍卖行打过交道的人臆测和谣传。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艺术品收藏领域,很多人买了东西很少会卖出,尤其那些买到好货、精品的人即便能赚钱也不想卖出,怕万一出手就再也买不到类似的东西了。因此,这样只进不出的结果就是拍卖市场上征集不到东西而缺货。近几年,京城几大拍卖行春秋拍卖的拍品量逐季减少,他们花了大量的差旅费去世界各地打广告征集,依然是好货难觅,已经要影响到拍卖行的生存线。如此情况下,藏家手里若有好货,拍卖行拉关系说好话请吃饭求着上拍还来不及,哪会再有收会员费拒绝其他藏品的可能?拍卖行之间货源竞争十分激烈,遇到真品、好货甚至会打“降佣战”,或先行付担保款给送拍人,好东西拍卖行怎么会不要?!只有真正进入拍卖场去体验,去买去卖,才知道真相!
社会上有许多收藏者,由于入门途径不对,老师不合格,或自己刚一知半解就想“捡漏”,结果许多人买了假瓷器、假画,有人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他们听信谣传,怕买贵,不相信拍卖行,只想私下“捡便宜”。可当他们私下卖不出去时又想到去拍卖行卖个高价。晚了!他们手里的东西经不起推敲,甚至是“开门假”。笔者二十年中遇到过无数买错东西的藏家。当这些急于将假古董出手的人送不进大拍卖行时,就会找到那些承诺送到香港、澳门拍卖的所谓展览公司、文化公司、小拍卖行,于是,虚高估价,先收“图录费”、“宣传费”的骗人伎俩就应运而生了,想出手假货的藏家最终被骗。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