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元人工智能作品有收藏价值吗?

标签:
人工智能拍卖收藏价值季涛 |
分类: 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理论与实践 |
应《收藏拍卖》杂志之约而作。
也许,一些艺术界或鉴赏收藏界人士不会认同这是件艺术品,也不认为该作品具有收藏价值。人们或许觉得这是计算机算法根据无数张经典画作拼凑出的绘画,称不上原创,也算不得艺术;也许有人会认为,人工智能绘画过程缺乏艺术创作的真情实感,所以没办法让人类感受到艺术作品背后的喜悦或是愤怒。
笔者觉得,画家们学习绘画之前也需要大量临摹前人的作品,借鉴别人的创意和技法。计算机算法在学习和模仿成千上万幅画作之后,已并非简单拼凑,而是摸索人类作画的方法进行创作,只要生成的是谁都没见过的画作,应该属于原创。绘画总是要借助于各种创作工具,人类可以用画笔也可以用画刷。当代艺术在创作工具上做了许多新的探索,比如,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先生就用炸药和烟火做工具,将自己心中的艺术构想瞬间用燃爆过程去生成作品。显然,人工智能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绘画工具。
虽然,人工智能创作中没有情感产生,但其创作出的作品并非不能打动人心。2016年,索尼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创作了一首具有披头士乐队风格的流行歌曲;日本采用人工智能创作的科幻小说《电脑写小说的那一天》骗过了所有人类评审,成功入围日本微小说文学奖。2017年,微软和湛庐文化合作推出了小冰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这些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都可以感染和调动起听者或观者的情绪,使他们获得艺术带来的各种感受。
为什么这件《埃德蒙·贝拉米肖像》会拍出“天价”?它有没有收藏价值?一般而言,艺术品的市场价值除了由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决定以外,还常常在乎于作品是否有创见性(创新价值)和稀缺性。作品《埃德蒙·贝拉米肖像》的创新价值和稀缺性是构成其价格的重要组成,毕竟是人工智能作品的第一次拍卖,会形成广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出现高价也就不奇怪了!
于是,人们纷纷开始担心,未来的艺术家职业会不会被人工智能的绘画创作所取代,最终影响到艺术家们的生存空间?笔者以为,目前看来应该不会。因为,当遍地都是人工智能作品时,就会更显出艺术家徒手创作的艺术特色的珍贵。艺术家手创作品的直接感受和思想创意也许比采用各种间接工具的创作都来得更加灵活和富于改变。
未来的艺术品市场上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作品,其创新价值或许会逐渐递减,稀缺性会减弱,但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更加多姿多彩,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将会有更多的提升。因此,反映在市场价格上,人工智能作品也许将不断会创出新的“天价”!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