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上的“包浆”是如何形成的?

标签:
古玩包浆器物收藏季涛 |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当古代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其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传世古玩之所以也会出现包浆,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和擦拭,把这些器物表面磨擦得十分平滑,因此变得光鉴可以照人了。也因为这原因,一些小器件,如玉佩、鼻烟壶、砚台、印章、核桃雕件等等,人们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愈加明显。当然,这里也因为人们手上和身上的油汗附在上面,年深日久,帮助了包浆的形成。
瓷器又不一样。瓷器刚烧成时就有光芒,很强烈,被称之为“贼光”,而老瓷器的光泽十分柔和,呈亚光状态,这就是瓷器上的包浆产生了作用。瓷器上的包浆虽然非常薄,但已经足够改变瓷器表面的手感和光泽了。光照在新瓷器上,瓷面直接反光,由于瓷面相当平整,所以“贼光”强烈。当天长日久,瓷器表面不断氧化和磨损后,会形成无数微小孔洞。此时一经光线照射,光线在不光滑的表面必然会发生反射和被部分吸收。反射光线同样会在瓷表面发生第二次反射,这样不仅降低了反射的力度,改变了反射的方向,同时改变了反射的方式……,如此多次往返反射,即形成所谓漫反射。漫反射出来的光线不仅偏离了原先的射入点,而且弱化了,就形成了所谓“亚光”状态。这就会在瓷器上形成柔和的包浆,瓷器的包浆就是长期与空气接触表面被氧化,形成的一种氧化膜。
不只木器、玉器、瓷器、铜器、牙雕等有包浆,连书画、碑拓等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都有其特有的包浆。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