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一捧雪”玉杯的传说是不是真有其事?

(2018-02-04 08:44:48)
标签:

明代

一捧雪

玉杯

传说

季涛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史话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据《明史》与《张汉儒疏稿》记载,明嘉靖年间,权臣严嵩欲将太仆寺卿莫怀古的“一捧雪”玉杯据为己有,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玉杯也从此不见踪影。

传说中,一捧雪玉杯玲珑剔透,造型奇特,巧夺天工酒斟盏中,夏日无冰自凉,冬日无火自温。更为出奇的是,无论是在春夏秋冬,只要杯中斟上美酒,就会有雪花飞舞的奇观,因而,这个玉杯就有了一捧雪的美名。

明末书画大家范允临、明末清初戏剧大家李玉就曾写就话本《一捧雪传奇》和剧本《一捧雪》,演绎出可歌可泣的“一捧雪”的传奇故事。他们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世人莫要收藏,利用主人公的名字告诫莫要怀古,即不要赏玩古董之意。

故事是这样的,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有一只至爱如命的玉杯,洁白如雪。这杯捧在手里,加水后双手一搓,杯中水花飞溅,犹如雪花,故称“一捧雪”。莫怀古还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小妾,名雪艳。
      
一年冬天,大雪后的一个早晨,莫怀古将冻僵在雪地的裱画匠汤勤救到家中。汤勤为人聪明圆滑、能言善辩,所以莫怀古将其收在府中当门客。不料汤勤好色、奸诈,竟看上了雪艳,并想占有,但遭雪艳的拒绝和训斥。

后来,莫怀古将汤勤推荐给权奸严嵩,汤勤投靠了严嵩、严世蕃父子,恩将仇报地把莫家藏有奇珍“一捧雪”的事密报了严氏父子。严嵩酷爱收集奇珍异宝,所以即向莫怀古索要玉杯。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最后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

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雪艳此时告诉陆炳,汤意在得到雪艳。陆炳为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

洞房花烛之夜,汤勤得意忘形,神魂飘荡。雪艳假献殷勤,左右侍奉,把汤勤灌得醺醺大醉。三更时分,雪艳潜入书房取出宝剑,刺死汤勤,而后自刎。这就是《一捧雪》剧中的刺汤一折。

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带上一捧雪几经辗转,流落到今天河南新野县西北一个三不管地方隐居。为了纪念雪艳,也为了长期隐匿自己,莫怀古改姓为当地的姓。

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收藏了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这个“一捧雪”白色玉杯,略透淡绿,玉质晶莹,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有梅花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梅枝,枝上琢有17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自然连在一起。

明代“一捧雪”玉杯的传说是不是真有其事?
    1979年,时任新野县文化局前副局长魏忠策先生怀揣“一捧雪”前往北京,请教故宫的古玉器专家,认定制作工艺为明代中期遗物,文物价值可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有人曾考证,“莫怀古”的原型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官员、文坛领袖王世贞。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该公众号         

   明代“一捧雪”玉杯的传说是不是真有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