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简化与西汉“隶变”,哪个在文字发展史上意义更大?

(2018-01-28 08:48:30)
标签:

大篆

小篆

西汉

隶书

季涛

分类: 艺术与欣赏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

汉字简化与西汉“隶变”,哪个在文字发展史上意义更大?

东汉蔡邕隶书《熹平石经》

隶变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隶书者,篆之捷也,这说明隶书是篆书的快写,隶书来源于篆书(正体)的草率写法(俗体),因而两种书体自战国晚期到西汉中后期,有过很长的共存时期。从考古发现的资料上看,战国晚期是隶书的形成时期。在秦孝公时代的铜器铭文里,就可以看到正体俗体并存的情况,秦孝公以后,随着书写的频繁,俗体也随着越来越流行,在铜器铭文、漆器铭文、以至印文、陶文中都可以看到俗体字。这些字体,改变了正规的篆文圆转的笔道而带有着隶书的意味。从现有的秦简文字材料看,隶书在战国晚期已经基本形成。

汉字简化与西汉“隶变”,哪个在文字发展史上意义更大?
西周晚期大篆《颂鼎》铭文

汉字简化与西汉“隶变”,哪个在文字发展史上意义更大?
秦小篆《峄山刻石》

到了西汉,隶书已经完全成熟。在此出现的隶变转换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改曲为直:隶书不再顾及象形原则,把古字的线条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笔画,以便书写;

2、偏旁分化: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

3、偏旁成型:隶书以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

4、结构简省: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

5、圆转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隶书为提高书写速度,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

汉字简化与西汉“隶变”,哪个在文字发展史上意义更大?
西汉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古隶书《老子》乙本

隶变,无论是在文字史上或是在书法史上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字形上说,隶书摆脱了早期篆书体系中象形为主的的文字构成方式的桎梏,以完全抽象的线来组合字形;提按顿挫、起伏有致的线条便于形成后来的书法艺术。

如今的繁体字是唐代确定的,至今已超过千年,人们在日常书写使用中逐渐感到笔画繁琐,于是从清朝后期开始,民间便对汉字自行简化,至民国已形成大量的俗体。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化字,基本上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俗体

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它把2235个汉字从平均16个笔画减省到10.3个笔画;消除了一批异体字;构造更为合理;在结构上更为美观,字形之间的差异也更为突出。在扫盲试验中,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简化汉字的目的就是要使汉字容易学,容易记,容易用,这不但便于儿童识字,也方便了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简化汉字大大节省了整个中华民族学习记忆使用汉字所花费的时间。

书写趋简是所有文字发展的大方向,从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到战国文字,到隶书,再到楷书,每一次演变都是简化。汉字简化常常就是将民间流行的俗体给以正体的地位,历代文字改革都是这样。

从文字普及和书法艺术角度上看,隶变的意义大于当代的简化字,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而且简化字只是同一书体的内部演化;但从当今的巨大的人口基数,扫盲成果以及国际交流的角度上看,比起隶变,汉字简化似乎有着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该公众号         

   汉字简化与西汉“隶变”,哪个在文字发展史上意义更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