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和音乐领域,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标签: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季涛 |
分类: 艺术与欣赏 |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古典主义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要艺术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其时,正值壮大的资产阶级支持王权,使中央政府得以加强,抑制了贵族割据和分立的行动。法王路易十四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
古典主义产生于当时法国的政治环境: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艺术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古典主义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要以理性去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誉观念的矛盾,因而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古典主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这是宫廷和贵族上层生活的折射。
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它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古典主义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古典主义讲求共性,认为共性、理性即真理、即美;提倡在统一的道德标准下冷静地对待一切,抑制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古典主义文学大约出现在1640年前后的法国;而古典主义音乐出现的时间要晚于古典主义文学,大约属于从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
作为一种美学思潮,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作为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念,它是对古典主义所持的常理常情和冷漠的说教,是对严谨、规范、自觉的否定和破坏;浪漫主义者重视自然,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他们要突破城市的囹圄,摆脱文明社会的干扰,讴歌乡村、田园、山林、天空、大海和异国风光;浪漫主义者注重得到自由,认为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雨果曾说过: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在视觉艺术上,为了表达感情,浪漫主义强调色彩而把线条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最初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浪漫主义文学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