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上的差异

标签:
艺术写意写实逻辑季涛 |
分类: 艺术与欣赏 |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
中西方艺术创作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而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
从中西方美术构思和艺术手法的差异上看,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而西洋画是“焦点透视”。“散点意合原理”是主体“心象”的产物,重在印象,可以说是中国神韵说在美术领域的再现;“焦点透视原理”是客体“镜象”的产物,重在立体,是西洋几何学在美术领域的应用。中国以水墨画与草书的了了几笔将“心象艺术”发展到顶;西方以油画与雕塑的维妙维肖将“镜象艺术”推到极至。
中国画“写意”而西洋画“写实”。中国书画的务虚手法,讲究主观感受、想象与虚构;西洋画的写实技法,讲究理性科学的思维模式,要求准确、客观。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前者是理性的对待对象,后者为感性的对待对象。“神似”是很难的,它是对物象神韵的把握,在艺术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不考究比例关系,追求神韵的文化传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是显而易见的。
中西艺术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呢?主要是由于思维模式、文化、哲学等方面对艺术的影响。
这种文化特质表现在艺术上,便形成了中国艺术注重营造意向的观念。这种偏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与西方注重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造成了中西传统艺术中最大的差异。
2、哲学文化的差别。东方文化惟情,西方文化重智。中国哲学中,孔子讲仁,“仁者爱人”,讲究以情动人,意在感人;古希腊对哲学的定义就是爱智慧的学问,在古希腊人的眼中,亚里士多德逻辑,欧几里德几何,都是智慧的产物。阿基米德科学试验是西方重智的表现。“美”是中西艺术的共同追求,但“善”体现的是中国的“德”,是伦理性,而“真”体现的是西方艺术的科学性与知识性。
艺术作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手法,它是直接反映人的主观意识的。通过人的感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最初概念,再经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再认识,最后结合了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二度创造。这就是艺术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识的结合,达到完美,产生艺术。艺术是人们对艺术家创作的认同,它结合了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是从人性的角度表达客观事物。而这种表达,往往与艺术家的个人思维方式相关联,所以,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才造成了艺术上的差异性。
《季涛谈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