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风格判断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有多大?

标签:
笔墨风格中国书画季涛鉴定 |
分类: 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理论与实践 |
应“今日头条”平台专栏之约而作。
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就是以书画作品的笔墨风格为主要依据,并结合题款、题跋、钤印、纸绢材料、幅式形制等辅助依据,以及文献考订等旁证材料,对作品进行真伪的鉴别。
而对画家笔墨风格的认识,主要依靠鉴定家对于书画创作中笔墨运用的充分了解。因此,许多书画鉴定家同时也是书画家就不奇怪了!在这方面,代表性的鉴定家有张大千、吴湖帆、徐邦达、谢稚柳等,他们的书画鉴定与书画创作同时并举,对于笔墨的认识更深刻入微。
笔墨鉴定的原则,是面对一件待鉴别作品,拿它同自己所掌握的同类作品(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画家、同一画家的同一阶段)的“标准件”笔墨加以比较,相符合的为真,不相符合的看伪,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深入了解和把握画家所在的时代、师承、自身的禀性气质、早、中、晚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等,对书画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书画真伪的鉴别,牵涉到多方面的修养和经验,这些修养和经验的获得,不仅需要长时期的实践和积累,更牵涉到鉴别者个人的悟性。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悟性,即使几十年如一日地浸润于此道,可能也得不到鉴定的真谛。
笔墨风格是书画最本质的内容,但笔墨、气息的把握是最本质的,同时也是最难的。在书画创作中,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创作状态下的风格、水准都是有差异的,更何况当时人的代笔、作伪和后人的作伪情况如此复杂,需要过目大量古代书画作品,对历代书画有极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
笔墨风格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而鉴定的辅助依据是作品的印章、题款和题跋、纸绢和幅式,旁证材料是参考著录书、影印本等等。其中尤以作品的笔墨风格为主要依据。但是,笔墨风格虽然是最重要的一条,但它却很难去说服别人,难以得到真凭实据,以理服人。而上述那些辅助依据、旁证材料、文献考证等常常可以拿出“铁证”来,对笔墨的判定一票否决!而离开了笔墨鉴定,仅仅靠辅助手段和旁证,往往能说明创作的时代风格,但尚不能肯定一定为画家所作。
比如,鉴定某作品笔墨为某一朝代的作品,但作品题跋上出现了该朝代不应出现的避讳,这就是铁证。但是,不是所有古代书画作品都会有避讳等“硬伤”让你找到铁证的,因此,对于画家的许多作品可以通过笔墨来鉴定,但遇到笔墨对比上模棱两可,难以准确定论的时候,就需要通过题跋、著录、流传等文献信息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