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丝绸艺术品大有可为

标签:
收藏丝绸刺绣工艺品季涛 |
分类: 艺术品市场 |
应《中国文化报》之约而作,刊载于2016年6月5日。
丝绸是一种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纺织品的总称。
丝绸品一直是中国的特产。古代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西汉时人们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更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中国也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丝国”。
丝绸从实用品转向欣赏性工艺品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那时流行的是用缂丝为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上乘作品做装裱,如《二王书录》。至南宋时,缂丝作品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如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缂织的《莲塘乳鸭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缂丝高手沈子蕃缂织的《梅鹊》、《清碧山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作品。元代时期的缂丝艺术则大量用于寺庙用品上和官员的官服上。而到了明代成化年间,缂丝多摹缂当时的名家画稿,如缂织沈周、唐寅、文征明等人的作品。
清代,缂丝艺术品均採用缂、绘相结合,别具一格,创作出一批精巧工细的作品,如缂丝艺术品《三星图》、《八仙庆寿图》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更喜欢用诗文通篇缂于幅面,显示了名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乾隆皇帝十分喜欢收藏丝织艺术品,在他的收藏“石渠宝笈”中就有许多缂丝工艺品的著录。
古代丝绸工艺品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收藏中的稀缺品种。1995年,缂丝工艺品第一次出现在内地的拍卖会上,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推出了一件巨幅缂丝作品——《群仙祝寿图》,估价仅4.2—5万元。这幅作品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只以9.35万元成交;2001年,中贸圣佳上拍一件缂丝姜晟书《乾隆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该作品曾被编入《石渠宝笈》,最终以342.2万元价格拍出;2002年,中贸圣佳又从日本征集到乾隆《御制御笔十全记缂丝》手卷,以352万元成交;2002年6月,北京翰海又上拍了北宋缂丝米芾题诗《长春图》,引来不少买家的竞投,最后以720万元拍出,创下当时缂丝拍卖的世界记录;2004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了一件清乾隆御制的《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各路买家你争我夺,志在必得,出人意料地以3575万元天价拍出,创下了缂丝作品新的世界记录。
由于具备艺术品的诸多特性,当代丝绸工艺品进入拍卖市场也成为了必然。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首先进行了尝试。2011年,华辰在秋拍中共上拍了73件“苏绣”拍品,成交了30件,成交率41%,总成交额位616.9万元。其中杨德衡的《舞恋图》获最高成交价:71.3万元。2012年春拍,华辰继续进行苏绣工艺品的拍卖。共上拍了79件拍品,成交16件,成交率为20.25%,总成交额达462万元;2013春拍苏绣拍卖上拍39件,成交19件,总成交额为395.5万元;2013年秋拍总成交额为323万元,其中由著名刺绣大师姚贞菲等人所制作的《溪山渔隐图》以115万元成交。
华辰每年两季都在坚持拍卖苏绣工艺品,一直到2014年秋季拍卖,拍出了总成交额572.9万元、成交率46.7%的成绩,其中作品《清明上河图》拍出了320万元,成为了华辰苏绣拍卖的最高价格。总的看来,华辰拍卖苏绣工艺品的总成交额一直平平,成交率一路下行,作品单价却在不断创新高。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