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2016-05-03 12:54:15)
标签:

吴镇

野竹图

钤印

肖形印

季涛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应“头条号”平台之约而作“mp.toutiao.com”

在北京保利即将举行的2016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上,一幅“元四家”之一吴镇的《野竹图》令专家与收藏者们眼前一亮。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元  吴镇《野竹图》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又长墨竹。吴镇与黄公望、倪瓒、王蒙被后人并称为:书画“元四家”。

这幅《野竹图》,水墨纸本,立轴,100×33.5厘米;画上有钤印:梅花盦、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画作上的鉴藏印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心赏、张珩私印、吴兴张氏图书之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韫辉斋印、震泽王氏宝武堂图书记、王季迁海外见迹以及元押一枚。
   
吴镇《野竹图》曾为清朝皇宫石渠宝笈著录,并经过了著名鉴定家与收藏家张葱玉收藏,随古董藏家卢芹斋飘洋过海,又由旅美收藏家王季迁所收藏。据说王季迁先生有五件倪瓒作品,却只有吴镇此一本。

吴镇的传世作品无论公私所藏十分稀少。墨竹,是吴镇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把中国文人画寄托比兴的写意精神推到极致。      

本文试图从鉴赏《野竹图》的钤印和肖形印来了解这幅作品。

有学者研究认为,吴镇传世中最早的作品《双桧图》作于1328年,当时他48岁,署款“吴镇”,并未钤“梅花盦”印章,此时吴镇也还未自称“梅花道人”。到了至元二年(1336),吴镇作《中山图》,属款“梅花道人书”,即吴镇自56岁时起,他的每幅作品都钤有“梅花盦”印章,开始用“梅花道人”的字号。

以下为《野竹图》两个钤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吴镇》里的印谱相比对的情况。

1、钤印:梅花盦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吴镇》印谱                      吴镇《野竹图》印迹

    2、钤印:嘉兴吴氏仲圭书画记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吴镇》印谱                   吴镇《野竹图》印迹

 可见,《野竹图》的两个钤印与标准印谱基本相符。

《野竹图》右下角就有一枚收藏印是画幅内外唯一没有破解来源的印记。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野竹图》上的肖形印

201652,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庞鸥在发给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古代书画专家李雪松先生的微信中谈道:“《野竹图》右下角有一方元末明初的肖形印,不知是何人所有,这方肖形印还出现在上海博物馆藏高闲《草书千字文》与故宫藏倪瓒《梧竹秀石图》上”。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元  高闲《草书千字文》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元  倪瓒《梧竹秀石图》

古玺印中有一类只在印面上刻就简单图案,间或有文字和图形的组合,这就是肖形印。元代时也称图像印或元押。

元代盛行肖形印的原因,是因为做官的蒙古人、色目人很多不识文字,也不擅执笔签字画押,于是就在象牙或木头上刻上花押来代替执笔签字。明陶伸仪《南村辍耕录》中载曰:“为官者,多为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

元朝时期的肖形印形式多样,形态各异,有独字的姓氏印,有单押字印,更有旁人根本不识的类文字印,还有一些别具一格的六角形、八角形、亚字形,有鱼、鸭、琵琶、葫芦等形状,多为朱文,在形式上突破了先期方、圆的造型。肖形印在当时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用作避邪、祥瑞、敬神以及用来玩赏。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元 “大吉”押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元 “瓶形”押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元 “琵琶形”押

由于元代以后已经很少使用肖形印,因此,这个元押的出现,给出了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一定早于元末明初的判断。

       《季涛谈拍卖》微信公众号号码:jitao6699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关注该公众号  

 

            元代吴镇《野竹图》的钤印与肖形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