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袋奢侈品佳士得季涛拍卖 |
分类: 收藏和拍卖热点问题探讨 |
2014年11月,作为创新项目,佳士得曾在香港首次举行了品牌手袋的拍卖。奢侈品的包如何也能拍卖?笔者对此一直想探究一番。
根据拍卖的基本原理,属于市场上定价销售的全新商品一般不适合于拍卖,而手袋常常是由知名品牌进行自营、专营,一般也不许可其他商家售卖。
适合拍卖的手袋,如果是新品,应该属于特殊定制、特殊材料或装饰、限量版等在专卖店里难以买到的品种,其拍卖成交价格甚至可能高于专卖店的销售价,这是厂家有意设置的稀缺性造成的。如果是二手包,即便是专卖店里随时能够买到的品种,进入拍卖场也是可以的,其结果一定是成交价格低于甚至远远低于专卖店的新包售价。手袋作为一种实用性消费品,投资属性并不强。
2010年,北京某拍卖行曾尝试过包括品牌手袋、名表和珠宝首饰的奢侈品拍卖。该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内举行巡回拍卖,每月一场。笔者曾经来到京南一家商场里进行现场观摩,从而了解到,其手袋的委托方是一些二手包的代理公司。拍卖预展则是在大型商场的一楼搭展柜进行。拍卖会采取了现场或网络拍卖的方式,买家来源主要是公司以往积累的客户以及商场内过路的散客。这家企业运营了一年多,由于运作成本基本固定,主要是场租费和公告费,拍卖行每场巡回拍卖似乎都能赢利。
当时,笔者注意到,与北京的珠宝专场拍卖存在的问题相类似,手袋的买家一般不会同时买许多件,现场竞价不会很多,大多数拍品为起拍价拍出,价格多在数千元。许多客户在看预展时就会提出,我不想再跑来参加拍卖会了,现在就买行不行。拍卖公司也知道场上不会有更多的竞价,又怕客户万一改主意不来参加拍卖会,往往会同意客户预展时买货,拍卖的必要性已经弱化。这样陆续经营了一年多以后,该公司渐渐停止了奢侈品拍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