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依然在探索中的艺术品基金

标签:
艺术品基金季涛拍卖市场 |
分类: 艺术品市场 |
应99艺术网专栏之邀而作http://www.99ys.com/www/special/author--5.shtml
内地出现艺术品基金大约是在2005年,“蓝玛克”艺术基金以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当代画家刘小东的《十八罗汉》组画。而内地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诞生于2007年,民生银行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期限2年,投资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古代书画作品。有消息称,2011年之后,国内大量出现的艺术品基金运营都不十分理想。
根据英国艺术市场研究学者Don Thompson的观点,巴黎的熊皮基金是最早的艺术品专门基金。据说这个名称是因为这家基金的交易厅墙上挂着一张熊皮。
大约是在1904年,一个名为安德烈·勒维尔的法国金融家找了12个投资人成立了熊皮基金,每人出资212法郎来购买100幅油画与素描,其中包括马蒂斯和毕加索很早期的作品。在基金持有期间,投资人可以将这些画拿回家悬挂。
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行情暴涨,于是他们决定将整批艺术品送上巴黎德鲁奥拍卖行的拍卖桌。最后结算,总回收金额是原投资额的4倍,有些画作甚至拍出原价的10倍。这群投资人选择时机和艺术家的好运气,后来再也没有人遇到过。由于获利大大超出预期,他们还拿出20%的利润分给艺术家。
随后的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案例并不很多。
1974年。当时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经理克里斯托弗·卢因决定拿出4000万英镑来购买2425件艺术品,从古典大师作品到中国瓷器都有。这笔金额占基金总额的2.5%。卢因的本手意是分散风险,不必全部依赖停滞不前的伦敦股市。他请蘇富比提供投资建议,交换条件是未来这些艺术品必须通过蘇富比销售.这使得养老基金管理委员会少了议价筹码,变相增加了成本。为了消除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疑虑,蘇富比另外成立了一家独立公司。但同行与媒体依然质疑,蘇富比如何能在同时扮演卖家代理人和养老基金顾问的角色时做到完全公正。不过卢因和他的基金客户都对这项安排很放心。
1987年6月,该基金持有的一幅古典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版画《圣母、圣子和梨》在蘇富比上拍,原估价为10000-14000英镑,最后以10450英镑拍出,当喊到9000英镑时还有5位买家在竞价。一周之后,另一幅主题相同的丢勒画作在蘇富比上拍。估价仅为4000——6000英镑,最后只拍出4400英镑,不到先前那幅的一半。其中差别就在于英国铁路基金的收藏历史还是有些短。
该基金获利的复合年化回报率是13%,比同时期的英国FTSEl00指数期货或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投资回报率14%-16%要低,但稍高于债券的投资回报率。
1989-1991年,巴黎国民银行投资了2200万美元购买了68幅法国和意大利的绘画与素描。该行在1998年出售这些艺术品,最终亏损800万美元。纽约大通银行发行了一支3亿美元的艺术基金——摩根建富,出售过一支2500万美元的基金,而日本的丝满按揭公司投资了5亿美元在西方绘画上——这3笔投资都损失惨重。每家公司都说,他们的投资在持有期为20—25年时才能获利,但没有投资人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守一支基金。
由上述可见,国外的艺术品基金虽然起步较早,但规模化的运作并不多,也没有多少成功的案例,对于艺术品这种相对难以量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标的,一切也还在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