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笔《白塔山记》拍过亿元说明了什么?
(2014-12-19 22:34:47)
标签:
乾隆书法拍卖秋拍季涛 |
分类: 收藏和拍卖热点问题探讨 |
应《扬子晚报》之邀而作,刊载于2014年12月19日。
2014年12月2日,在北京保利的古代书画夜场上,一组四幅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乾隆皇帝御笔书法《白塔山记》以1.1615亿元成交,这也许会成为内地拍卖市场2014全年唯一的过亿拍品,也是2009年以来内地第34件过亿元的拍卖品。
这件著录于《白塔山记》总共五卷,包括《白塔山总记》、《塔山东面记》、《塔山西面记》、《塔山南面记》、《塔山北面记》。这次上拍除《塔山东面记》的其他四件。此作原存于永安寺,后散失与各地,如今四卷终于重新聚首出现于拍场极为难得。乾隆三十八年(1773)长至月,乾隆帝做成此文,记录了登上白塔山后所观四个方面的景色。《白塔山记》堪称乾隆书法作品的顶级精品,这样的价格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最早出现过亿元拍卖品是在2009年。从2009年的春天开始,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明显出现了反弹,成交急剧放大,资金入场明显。而2009年最令人振奋的事情,是从秋季拍卖开始,拍卖场上开始出现“破亿”的拍品。
2009年10月18日,在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秋拍“清乾隆宫廷纪实绘画作品专场”上,一幅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以1.344亿元成交。
这幅手卷尺幅很大,纵42厘米,横1800厘米。全图人物众多,图画用笔细致入微,色彩鲜艳饱满,全图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历史时刻的片断,是乾隆时期清朝宫廷纪实绘画的一件佳作。此画卷曾经著录于《石渠宝笈》,它的诸多优势聚于一身,使它有幸开创历史,成为了第一件过亿拍品。
2008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出现金融风暴,为了应对资金的缺口,许多海外收藏家急于变现藏品,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就拿出了许多珍贵藏品委托内地的拍卖行进行拍卖,因此而出现了许多高价拍品。
2009年11月22日,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上,有两件拍品过了亿元。其一是明代吴彬的绘画《十八应真图卷》以1.6912亿元成交;另一件是北宋时曾巩唯一的传世书法作品《局事帖》,也以1.0864亿元成为了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
《十八应真图卷》由乾隆亲题引首:“游艺神通”四字,并赋七言古风长诗一首题于画卷之上,垂爱之情溢于言表。这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加上乾隆亲提,成为了“宝笈之宝”。
转过年来,在2010年春拍中,北京保利的一幅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这一价格成为了内地拍卖市场上的单品最高成交价,并保持至今。
北宋的黄庭坚是书法界公认的“宋四家”之一。这卷《砥柱铭》近600字,长达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黄庭坚现存最长的大字行楷,在中国书法史、艺术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
从2009年迄今6年中,内地共有34件拍卖品拍过了亿元,其
中文物类拍品23件,包括古代书画作品19件,书法作品5件,器物类作品4件,其成交类型十分分散,并没有集中在某几位艺术家或器物类型上;而近现代书画作品“破亿元”的只有11件,主要集中在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黄胄等几位书画大师身上,最高价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2.9325亿元。这也说明,古代文物由于其多种社会价值的存在和存世量的稀缺性,相对近现代书画更容易形成高价位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