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11月26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1亿元落槌,创下拍卖新纪录。加上佣金后的总价格为3.484亿元。据悉,拍得这件天价艺术品的是沪上藏家刘益谦。刘益谦在微信上调侃自己“任性”从而引起网上热议。

从佳士得提供的资料来看,已知存世的“永乐款”刺绣唐卡仅有三件,其余两件均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因此该拍品弥足珍贵,估值为8000万港元。
明代永乐皇帝醉心藏传佛教,本唐卡被认为是皇家赠与佛教大宝法王的器物之一,丝出自杭州,手工出自苏州,应由十几个工匠历时十余年完成。其长3.1米、宽2.3米,全图以金线及五彩丝线绣成,虽然历经逾六个世纪,仍保持上佳品相,针线细腻。该拍品极具艺术价值,首先其年代久远却仍艳丽如初,其次是尺寸巨大,最关键是做工考究。
这件唐卡之前的拍卖纪录如下:
1977年11月16日,伦敦佳士得,拍品92号,成交价7500英镑。
1994年6月2日,纽约佳士得,拍品225号,成交价1014500美元。
2002年4月19日,香港佳士得,拍品542号,成交价30874100港币。
2014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拍品3001号,成交价3.484亿港币。
知名古代书画收藏家陆忠先生在其微信中认为这张价格著录表提供了如下重要信息:
一、三十七年來,永乐之宝一直在老牌拍卖行佳士得的视线之内。三十七年来拍了四次,光佣金就挣了几千万港币。这里有佳士得的魅力,也有佳士得客户对佳士得的忠诚。就这一点就值得嘉德、保利、匡時、西冷好好学习。
二、第二次交易距第一次交易17年,第三次交易距第二次交易8年,第四次交易距第三次交易12年。交易的相距年份在缩短,应该不算生货,但大家对它也没有特别的相熟之感。说明国外行家和藏家比我们成熟。
三、第二次比第一次拍卖价上升了大约六、七十倍,第三次比第二次上升了大约四倍,这一次比第三次上升了大约十一倍。这一方面反映基数小的時候的爆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内地藏家参与度的极大提高。第三次绍良兄是前三口,第四次益谦兄最后一口,可惜的是第四次和第三次的差价近二亿多港币未落入大陆人的口袋。
四、四次拍卖,一次比一次高,特别是第四次基数巨大,确实说明中国古代高端艺术品板块处于大牛市中。不用置疑。这确如眠总所云,无替代性。一件就是一件。几年来,吴彬卷、宋徽宗卷、易元吉卷、马远冊、唐后行从图、功甫帖、鸡缸杯、永乐之宝,每一次都是抄底。这个板块的牛市有其特殊性。益谦兄绝对是一位智者。
五、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调整行情还将继续,但对中国古代高端艺术品行情没有普遍意义。所以有实力的藏家、行家对此要有見一件买一件的决心。任何一次不坚决都将后悔莫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