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聊国内瓷器鉴定的各类专家

(2014-02-16 09:29:22)
标签:

文化

    转载自《上林湖6199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41023154。

    一、先说说什么是专家.按理说,专家就是行家,他对器物的制作与年代都有一定的研究和鉴定能力,我们国内的专家,一般有二种人,一种是长期在文博系统工作过的,或曾担任过博物馆领导的,他们随着工龄的长短,有的评为副研究员、研究员,有的还享受国务员的津贴;第二种人长期在收藏圈内,他们因主观上的喜欢与爱好,对器物的研究相对要深,特别是要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去的,并已在收藏过程中交过一定的“学费”,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悟性的人。但现在国内的体制及权威,也就是说有一定发言权的还是前者,后者被认为专家的位数不多,其实后者的实际眼力绝对好于前者,但在百姓眼里前者是专家,后者是收藏家。

    二、再说说专家的眼力.大家都知道,那些长期在文博部门工作的所谓专家现在大多都已是老太老爷了,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当年在文博部门工作过退下来的人员,有做保管的,服务的,有资料室的,有一般工作人员,有长期坐办公室的,也有搞研究室的,也有曾担任领导岗位的,当然也有打杂的,这帮专家所谓要比别人多接触器物与文物,这不假,但在当时无仿品自己又不能收藏的年代里,他们也只是以正常的上下班工作为主体,以不损坏不丢失器物为原则,以熟悉文字与型纹为专长,他们自己没有亲身掏腰包,加上当时也没有仿的现象,所以说他们对瓷器的研究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可以说是非常浮浅的,加上目前好多专家年龄偏大,眼力不足,悟性上也不是很好,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知识也只是书上看看抄抄,尤其是对有苏麻离青料的出现与认识,这帮所谓的国家级专家,可以说绝大多数也是充数的,特别是对出土器与苏青料的研究,他们中很多也没有真正掌握出土器与苏麻离青的本质与实际表现,对青料,对色彩,对出土器包浆,其实心里也没有数,大家也知道在前些年很多仿品还没有一一暴光的情况下,很多专家且把现代仿品都说成是真品,精品,出了很多笑话,造成有的名望本来很高的专家,就这样名誉落地。近几年来随着仿品及仿品基地的的不断暴光和各种仿品在民间的大量出现,他们中有很多所谓专家的眼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对明显的仿品再也不会象前些年那样说成真品了,但这群所谓的专家,因缺乏对真品的真正研究,对真品的认识至今还是很迷蒙,有的专家只会认传世器,而认不了出土器,有的纸上谈兵不错,而面对实物就没有底气,有的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有的就连什么样的是进口料,什么样的是化工料都没有真正搞明白,但为了证实体现专家的水平与眼力,他们就以为说一个假,说一个仿来体现他们的水平,其实相反,把真说成仿,这比把假说成真更为可悲,更为可恶。

    三、说说电视节目中的专家.前面说到很多专家是充数的,有人问,那些电视上出现的专家水平怎样,他们在节目中说来段段是道,而且已受很多观众的喜爱与敬佩,是的,没有错,特别是华豫之门与一槌定音收视率是比较高的,专家的水平相对确也高些,但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电视节目出现的专家中,确实有几位知识渊博,并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好专家呢,他们不仅有人品,有理论,也有客观的实事就是的鉴定作风和悟性,这一点我们不用怀疑的。但是他们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悟性差自己心中没有底气的专家也是同样存在,由于现在民间仿品实在太多了,仿得好的确实让那些没有底气的专家无能为力,搞乱他们的视力,他们往往把民间真品也会说成是仿品,把仿品说成是真品的这种现象在百姓中深受其害的人也常有听说。只是大家在电视中只看到的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另一面而易,我们要知道,在电视节目中从没有反映出来专家失眼的镜头,这不等于专家个个是高手,不等于专家不走眼,这只是做节目的需要而以,电视节目讲的是专家的眼力与公信力,讲的是观众的收视率,更讲的是经济上的见效率,其实节目中半桶水的人专家也不是说没有,只是导演没有录制没有播就是了。

    四、说说专家底气不足而用仪器测试的事.当前很多专家自己没有底气,就借用所谓的仪器测试来固定他们的权威性,现在很多人提出来,走科学之路,应该用仪器来进行测试真假,这本来没有错,但我们应该知道,每件器物虽有共性与个性,尤其是瓷器,他不象玉石类、木类原料类东西,他的个性本人认为远远大于共性,每件器物都不是同一个窑口,同一个时间,同一个人做,同一种配方,同一个时期同一个环境出土,。。。。。何况古人万万没有想到如今的后人要用仪器来测试真伪,再说当前国内仪器中的数据库参数不齐,特别是出土器,有的还是错误的数据在作标准数据,有些很可能是现代仿品或后仿品在当老瓷输入了数据库呢,加上测试中取样的局限性,使好多仿品反而通过了仪器测试关,而真品过不了仪器关,这是为什么?个人认为,一是巧合,二是那些做假的人,他们就是参照仪器中的几个主要参数进行配胎配料,而真品的个性远远大于共性,反而很难过关,因专家自己没有底气,也只能按仪器说的去固定他的错误权威性。这样的情况当前已经在各地区有所出现,这就是当前对器物鉴定过程中的悲剧。

    结束语:当前在瓷器真假鉴定中,真正有眼力有经验有人品有底气的好专家,有,但在人们心中位数不多,所以现在的鉴定可以说非常乱,很多所谓的权威机构与个人,做的是黑心活,有的是不懂装懂,但有的是有意在糊人,为了钱大做鉴宝文章,他们利用百姓的心里需求,在全国已有好多鉴定组织,有的还打着国家的旗号,有的与电视台合作,但是只要真正懂的人不难知道,现在专家有多靠谱,有多少水平,收藏界都有一杆称,对鉴定证书已看得不重了,常说的不听故事,不看证书,只看实物,搞得大家谁也不信谁,在大家心中是:专家不专,权威不威,真假混乱,假货上拍,真品外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