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先十咏图故宫拍卖季涛 |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史话 |
公元1072年的一天, 82岁的张先来到南园垂钓,在观赏美景时,他想起老父生前也喜欢到南园游玩,并曾赋诗十首。想到这里,他连忙让家人取来老父的诗作,再次阅读了起来。当看到第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时,张先被触动了。他反复吟诵着最末两句“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
这十首诗就像是一篇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把几个老人之间相邀作伴、寄情山水的闲情逸致叙述得优美闲适,令人向往。父亲在诗中分明暗喻将诗的意境绘制成丹青的遗愿。张先再也抑制不住对老父的思念之情,无心钓鱼赏景,他回到家中闭门谢客,将父亲的十首诗反复揣摩,倾其毕生才情,绘制出一幅流芳百世的《十咏图》来。
1995年的秋天,北京琉璃厂像往常一样,挤满了前来淘宝的人群。一天,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人推开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大门。这位神秘客人走进来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卷古画找到碑帖和书画鉴定专家、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老总秦公说:“我手里有一幅古画,想了解它的价值,您给看看好吗?”秦公刚刚打开画的卷首部分,便惊呆了。他敏锐地感觉到眼前的这幅画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不由得激动起来,扶画的手有些颤抖——这竟然是一幅北宋的名画《十咏图》!这时持画人忙问:“这幅画是不是很珍贵呢?”秦公先生实事求是地回答说,这幅画很可能是北宋词人张先根据其父张维的十首诗作出的画,画面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张维第一首诗中描绘的情景。秦公先生正处在兴头上,忽见客人把画卷起来,不让他看了。秦公先生看到持画人顾虑重重的样子,劝他把画留下来,以便请专家做出进一步的鉴定。但客人还是带着《十咏图》匆匆离开了,应秦公再三恳请,客人留下了联络地址。秦公先生恋恋不舍地看到画被拿走,心有不甘。
秦公找来了有关《十咏图》的资料作进一步的考证研究,等到他确认这幅画就是历史上的张先《十咏图》时,又开始一次次地去找持画者,告诉他国家的有关文物政策:解放前失散的故宫藏品归收藏者所有,《十咏图》如果进入拍卖市场,持画者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证。这样,持画者最终消除了顾虑,同意将这幅画委托拍卖。
1995年,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请了我国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等人对张先《十咏图》作了鉴定,确认这正是那件从故宫流散出去的《十咏图》。这一下也提醒了故宫专家们,他们马上商量起是不是应该由故宫买回来。
拍卖会那天,现场人满为患。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马自树和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亲自到场坐镇,但他们并没有直接举竞买牌,而是由电话委托席代为竞买。经过激烈竞价,最终场上以1800万元落了槌,加上10%的佣金,以1980万元买到了这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