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北京的艺术品拍卖师----在第二届“拍卖大讲堂”上的发言(二)
(2012-02-12 09:54:19)
标签:
拍卖师主持北京艺术品季涛财经 |
分类: 拍卖师主持理论与技巧 |
目前国内艺术品拍卖师的主持与国外同行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比如说在报价语言、主持姿态以及主持技巧等方面,可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人家主持水平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但相互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别,主要在于:国外著名拍卖行的拍卖师年龄偏长,一般都在35岁到50岁之间,在所在公司工作都已在10年以上,而且基本都是某一个艺术品领域的鉴定评估专家;在主持风格方面,国外拍卖师更善于表现出他们的亲和力和发挥出自己的主持个性;而国内拍卖师的年龄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之间都有,鉴定评估文物艺术品的专业素质要相差很多;主持方式相对死板、僵硬、教条一些,常常缺少笑容和亲和表现。
对于艺术品拍卖师的管理和使用,中国嘉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嘉德公司规定:其拍卖师不能到处“走穴”,即不能为其他公司敲槌,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拍卖师的收入。公司这样规定一定是为了保持企业品牌形象与拍卖师个人品牌形象一致性的缘故吧?!为了不断提高拍卖师的内在素质,嘉德经常外请老师给拍卖师进行专业内训,比如请老师讲授文物艺术品知识、心理学知识、发声训练的知识等。
中国嘉德的拍卖师既引导和代表了我国艺术品拍卖师的整体风格和水平,他们娴熟、流畅的主持也体现着嘉德企业的理念与个性。北京的艺术拍卖师们经常会到嘉德的拍卖场上观摩学习,因此嘉德拍卖师主持中的细微变化都会被大家捕捉到。比如,嘉德拍卖师主持时戴“耳麦”,有利于拍卖师的场上移动并保证音响质量,这就为许多拍卖师所仿效;嘉德拍卖师在拍品流拍时有一个轻敲槌的动作,也慢慢被许多拍卖公司所采用;嘉德拍卖师独创了拍卖场“前区”、“后区”、“左区”的方位语言,虽则听上去有些别扭,但仍被许多职业拍卖师所用;嘉德主持的京腔特点十分明显,比如报价喜欢拖着长音,举止神态略带“慵懒”的方式,落槌前喜欢有一个双手平摊的动作,成交后习惯说“是您的啦”等等都被拍卖师们所追捧和模仿。目前,似乎只有一点嘉德的主持方式还没有被大家普遍采用,这就是嘉德仿照佳士得、苏富比采用拍卖师“书面委托”进行报价,人们经常看到,嘉德拍卖场上买家与拍卖师报出的书面委托互相竞价的场面。
目前,活跃在北京拍坛上有数十位“职业拍卖师”,即专门“走穴”主持的拍卖师。他(她)们注册在某一家拍卖行,但并不需要在这家企业坐班领工资。他们穿梭活跃于全国各地、北京城各拍卖公司的拍卖场上,为各家拍卖公司主槌,熟能生巧,他们的主持往往比那些坐班的“业务拍卖师”要见识丰富、技巧娴熟、驾轻就熟。
主持艺术品拍卖的“职业拍卖师”常常还会细分为“大拍级”和“小拍级”两类;有少数拍卖师是在“大拍”和“小拍”之间来回换“场子”的,也有拍卖师甚至经常在资产拍卖与艺术品拍卖之间跨界主持的!能够在各个领域都驾轻就熟、多样风格兼收并蓄的拍卖师当然是个中之高手。
“职业拍卖师”们日常很自由,一般在家办公,或做一些兼职生意。其“职业”收入主要靠拍卖企业聘请他(她)们时支付的出场费。据我所知,在国内,“职业拍卖师”主持一天或一场拍卖会的出场收入一般为固定费用,“大拍”出场费的计算方法也常采用单位拍品多少钱的方式,出场费的差异主要在于拍卖师的主持水平、经验、个人品牌地位、拍品价值等来确定。
说起来很有意思,也许正是因为“走穴”串场,北京各大艺术品拍卖公司“大拍”上的主持风格都是相差不多的,主持节奏往往较“小拍”为慢;而做“小拍”的企业多而杂,经营方式差别较大,操作的规范性也差之千里,拍品质量也良莠不齐,因此,拍卖师主持起来反而难度常常超过“大拍”,而出场费却一定会逊于“大拍”的!
北京的这些“职业拍卖师”,不仅是在北京主持拍卖,现在包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西安、成都、郑州、济南、石家庄等地的艺术品拍卖也常常会邀请北京的“职业拍卖师”去主槌。请“职业拍卖师”主持的优点在于省事、省钱,拍卖师经验丰富,主持失误的可能性小,但不足之处可能在于,公司的一些经营秘密、操作技巧、客户群等会暴露在外请的拍卖师面前。
上世纪90年代,北京艺术品拍卖师的主持特点有这样几点:因为拍品较少所以主持节奏较慢;报价语言单一,尤其是辅助语言不足;拍卖师的主持体态和主持技巧都相对较为呆板;落槌前提示都是从国内资产拍卖移植过来的“三声提示”。
根据国际著名艺术品拍卖行的拍卖主持方式以及北京目前的主持发展方向判断,我觉得,未来北京艺术品拍卖师的主持趋势应该有这样几点:
1、拍卖企业的拍卖师会相对更加固定化,拍卖师走穴现象将会慢慢减少;
3、拍卖主持风格将更为体现亲和力以及与买家之间的互动;
4、随着单位拍品价格的上升和拍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主持节奏将相对目前状况将逐渐有所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