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立拍卖师培训和考试中心的10年(三)
(2009-10-25 10:17:25)
标签:
拍卖师培训考试执业资格北京教材文化教育 |
分类: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史话 |
2002年3月,在原来两本油印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并改写,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正式编辑出版了《拍卖通论》,这成为了全国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2003年2月,《拍卖通论》又出版了修订版。
2003年3月,中拍协根据拍卖师的论文和在业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编辑出版了《拍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拍卖案例分析》两本书,作为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书。我负责前本书所有文章的选择和编辑,郭长安顾问负责第二本书所有文章的选择和编辑。
2004年2月,中拍协又组织一些高校的老师编辑出版了《经济基础知识》,形成适合拍卖行业专业培训的拍卖师考试的经济学教材。
2005年,根据国家人事部的要求,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将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由原来一年两次改为了一年一次,而且将考前培训与考试分在不同的时间举行,实行“培训与考试分开、培训自愿”的原则。开始了考培分离的尝试,规定授课老师不能做技巧考试考官,教师和中拍协的工作人员只能担负讲课、监考、登统等考务工作中的一项。
自此,国家拍卖师执业资格考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试卷、统一颁发证书。每年10月份举行拍卖师资格考试,考试分为四个科目,其中拍卖理论、拍卖案例分析、经济基础知识为闭卷笔试,主持技巧为实际操作考试。
从此,拍卖师考试开始建立了自己的试题库,考卷在考前从题库中抽取而出,每年还要由出题老师对考试题库进行修改补充。
2006年7月,《拍卖通论》又出版了第三版。
2007年1月,中拍协组织了编审委员会,由刘双舟教授主撰,编著出版了《拍卖法案例分析教程》,改变了从1997年起10年来拍卖案例考试没有辅导教材的历史。
2007年,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拍卖师考试委员会要求在拍卖师考前培训中负责讲授主持技巧课程的教师退出了主持技巧考试的考官工作;在每次技巧考试的考官进入考场之前,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考场的选择,以避免考官和考生在考试前就知道考官所在的考场。
2008年1月,中拍协组织业内外专家、学者编写了《拍卖经济学基础》,而将经济学与拍卖理论有机结合,既高屋建瓴,又联系实际,从而取代《经济基础知识》成为拍卖师资格考试的新教材。
2009年,拍卖师考试又将理论考试和主持技巧考试分成两个时段进行,2010年,新的拍卖从业教材和拍卖师培训教材又将面世……
10年来,拍卖师考试的地点从最早的紫玉饭店到皇苑大酒店,从珠江宾馆、国家行政学院,到后来的京燕饭店和北方工业大学;考生人数从最初的每期全国三百多人,每年六、七百人,到现在的每年二千多人;培训教材从当初的两本油印本到今天的4本正式出版教材;10年前理论课授课全部是业内人士担任,到如今考前培训的老师一半以上为大专院校的老师;拍卖师技巧考试的考官从1999年全国6位考官到2008年的40位考官;拍卖师考试通过率从最早的不到90%到今天的20%左右。
拍卖师的培训和考试逐步地走向了严格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