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在香港主持拍卖会

(2009-05-28 15:17:16)
标签:

拍卖

香港

主持

文物

艺术品

长江

佳士得

财经

分类: 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理论与实践

    2009年5月下旬,我受邀去香港主持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这是江苏省长江拍卖有限公司首次在香港举办的拍卖。在港几天中,我在接触香港中看到了香港的新变化,也感受到香港人的热情。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香港,我们似乎没有感觉到经济的萧条。除了香港股市随大陆股市同步进行周期性探底回升的调整之外,金融行业似乎一切正常,中环、铜锣湾等购物中心熙熙攘攘、“人满为患”充分说明了香港人的生活好象没受影响。香港拍卖业受危机的影响看来也不大。我在香港的几天中,拍卖会此伏彼起,除了佳士得公司在预展拍卖以外,几家没听说过的香港拍卖行都在紧锣密鼓地拍卖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本、韩国等国的拍卖行开始登陆香港拍卖。一家日本成立较早的拍卖行——伊斯特拍卖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举行了其首次在港的大型拍卖活动。拍卖“亚洲战后和当代艺术”、“西方艺术和珠宝400件拍卖品。

    2008年,来自大陆南京的长风拍卖公司也首次到香港拍卖。

    1998年4月间,我曾到香港参与举办了一次拍卖公司艺术品募捐拍卖会的预展活动。这些年来,对于北京的几家大型拍卖公司,到香港办预展也许不是新鲜事,但在香港举行拍卖会才刚刚开始!

第一次在香港主持拍卖会

             长江拍卖会剪彩仪式

    长江拍卖公司是第二家到香港拍卖艺术品的大陆拍卖公司。他们与香港的合作方共同征集了400件拍卖品上拍。招商则借力使力,他们把预展办到了第五届亚洲艺术品、古董博览会上。香港合作方不但提供了许多拍卖品,有些博览会的参展商也委托了拍卖品。5月24日在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最高层——56层一个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海湾的拍卖厅里,长江2009春季艺术品、古董拍卖会成功地举办,上百位专业及业余收藏家参加了拍卖会。于近4小时的拍卖中,半数以上的拍卖品成功拍出,总成交额达1.3亿港元。

 

一、拍卖师用什么语言报价?

    第一次在香港拍卖,主持语是用英语还是汉语?还是英语与汉语共用?费了我一番考虑。1996年3月我曾经在新加坡主持过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当时是和新加坡著名拍卖师林文虎先生轮流主持的。因为场上买家主要是新加坡华人,因此采用的是英汉两种语言混合报价。香港是粤语的天下,香港人能否听得懂汉语普通话或者是英语?因此,事先我请教了2008年长风香港拍卖的拍卖师,他告诉我:香港人能够听懂普通话,报价可以主要用普通话,如现场有外籍人士可以穿插英语报价。

    在香港,我又请教了许多香港人。他们讲到:在香港回归前,香港华裔人口主要讲粤语,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香港居民并非全部是本地原居民,从中国内地、以至世界各地迁居的人,都会把自己故乡的语言带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响。因此,在香港所听所见的语言文字远不止粤语和英语。1997年香港回归后,根据《香港基本法》第9条和《法定语文条例》第5章第3条第1节,香港的法定语言是中文和英文,法律条文里的“中文”并无明确指定使用哪一种口语,由此便衍生出政府所推行的“两文三语”政策,即书面上使用中文和英文(“中文”没有指定哪一种字体,因此政府公文或网页除惯用的繁体中文外,亦常另备简体中文);口语上使用粤语、普通话和英语。例如于立法会会议或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官方场合,一般都提供这三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第一次在香港主持拍卖会

    自从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香港与中国大陆各地的文化、经济上的交流越趋频繁,另加上香港向中国内地居民开放个人游,普通话也日渐受到重视。普通话也和英文和数学一样,成为了众多本地学校的必修学科,中学会考也设有普通话科考试。1998年,香港的巴士报站广播上,已采用普通话作为三种报站语言(依次为:粤语、英语及普通话);地铁的预录广播也在2003年起开始增设普通话广播。香港电台也有推广普通话的普通话频道。因此,大多数香港人能听懂普通话,但很多人可能讲不好;大多数香港人也能听懂英语,但同样也属于只有少数人能讲好的情况。

第一次在香港主持拍卖会

    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决定采用汉语普通话报价和英语双语同时报价的方式,普通话在前,英语在后;普通话多重复一些,而英语一般只讲一次;起拍价和拍卖成交的宣布有时会交替用普通话和英语表述。考虑到艺术品拍卖的国际惯例和快速报价的需要,我仍采取了落槌前一声提示的方式。通过拍卖现场的反应来看,这一方式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包括现场为数不多的外籍人士。

 

二、几点感想

    通过这次全程参与大陆拍卖公司到香港举行拍卖会的尝试,我有这样几点感想。

    首先,在香港租住酒店、餐饮等差旅费用以及广告费都是十分昂贵的,在香港举行预展和拍卖的成本比国内要高出几倍,这是拍卖公司必须事先考虑周全的。这次长江拍卖在香港的部分费用是有香港合作方承担,出行车辆由对方提供,因此可以减少长江拍卖公司的经济压力。

第一次在香港主持拍卖会

      从港岛香格里拉56层拍卖厅俯瞰维多利亚海湾及尖沙咀

    另外,香港的艺术品收藏家相比大陆的收藏家、投资者来说要更为理性。他们一般都只投资收藏自己懂的东西,不会人云亦云地随意投资。大陆的许多拍卖公司喜欢靠拉关系、介绍熟人来“捧场”买东西,但这在香港不太行得通。香港懂古董艺术品的人很多,眼力很好,对“真伪”和价格的把握很准,做事独立性强,一般不太爱被熟人所“忽悠”。因此,通过这场拍卖会的结果来看,通过别人介绍来买东西的效果并不好,而更多的是因为藏家自己喜欢来买东西的。拍卖会上,一幅大尺寸的陈逸飞乐手系列油画中的精品之作《长笛手》非常受关注,但因为起拍价为2500万港元,超出市场价位而流拍,说明香港人十分在行。

第一次在香港主持拍卖会

  从拍卖厅俯瞰维多利亚海湾及曾于1997年交接香港的香港会展中心

    第三,长江拍卖在香港的运作基本按照香港模式进行。比如,拍卖会办理竞买手续只审核资金状况,并不要求竞买人交纳竞买保证金;买受人佣金也按照香港佳士得等拍卖行的做法,成交额在20万港元之下收成交价款的25%佣金,20-50万港元之间收20%,50万到100万港元之间收18%,成交额在100万港元以上的佣金收取15%。由于在香港拍卖的成本较高,这样收是可以理解的,但佳士得、苏富比这样收高佣金主要不是因为香港拍卖的成本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世界级的品牌和专业水准。对于国内刚刚到香港拍卖的公司是不具备这一收取高佣金的条件的,其高收的结果势必给保留价的确定带来压力,既影响委托人的拍卖收益,流拍率也会因此而上升。

    还有一点是拍卖公司应该了解的:香港人比较迷信,他们不太喜欢出土的古董,觉得给死人陪葬的东西不吉利。因此,香港人多爱收藏书画、油画、明清瓷器、翡翠珠宝等。他们对于那些上古的金属器、玉器等古玩杂项并不十分热衷。何况文物出境也会受到国家的限制。因此,拍卖品的选择要根据香港人的风俗习惯和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来定,最好是拍卖现、当代的书画、油画、珠宝等。

    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随着香港人与中国内地交流日益频繁,香港人慢慢开始认识一些常用的简体字,但香港报刊书籍仍以繁体字为主。因此,在香港举办拍卖,拍卖图录以及其他所有相关拍卖文件都要尽可能采用繁体字,以方便香港人阅读。

    目前,中国大陆拍卖公司到香港举行拍卖会还仅处于初期尝试阶段,我相信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拍卖公司登陆香港拍卖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