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拍卖师主持的现状
1、 理论与观念的转变:
中国拍卖业恢复20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随着拍卖业发展的日益成熟,社会各界以及拍卖行业内部对拍卖师的定位、主持方式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比如,早期拍卖业内把拍卖师定位于拍卖场上的“法官”、“指挥”以及“拍卖场上的灵魂”,随着罩在拍卖师身上的神秘光环的褪去而将定位渐渐渐渐回归到一个“主持者”、“组织者”和“发言人”上来。拍卖师的主持也因此放下了架子,由某种盛气凌人的大嗓门和大手势转向了亲切、平和、微笑、点到为止的主持;表演的成份在拍卖主持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少,而将竞买人的注意力从龙飞凤舞、指手画脚的拍卖师身上引向了正在竞价的拍卖品上;过去许多拍卖师主持拍卖会习惯采用法律术语,象“拍卖标的”、“竞买人”等等较为生硬的术语也开始被口语化的“拍品”、“买家”所代替。
2、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的主持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年轻拍卖师在成长起来。近几年,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的火爆,主持文物艺术品的优秀拍卖师也不断涌现,他(她)们的自然流畅、文雅大方、快速机敏的主持给我国拍卖业添上了一缕绚丽的光彩。
3、主持土地矿产使用权拍卖会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与国有土地合作的拍卖企业也越来越多。拍卖师开始登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产资源使用权的拍卖台上,天价成交也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甚至一些严格上说不属于拍卖而属于主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挂牌工作很多也由我们的拍卖师来完成,土地使用权的挂牌、拍卖的复杂规则和主持方式也丰富了我们的拍卖师的经历。
4、慈善拍卖会越来越多。随着人们公益意识的不断提高,捐助弱势群体的慈善活动在全国各地大量出现,慈善拍卖会也越来越多,拍卖企业和拍卖师能够适应这一潮流,踊跃加入到募捐、义拍中来,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主持慈善拍卖会。而这类的慈善拍卖社会影响大、拍卖方式新颖、主持形式活泼、幽默,使拍卖师得到了心灵上的感悟和主持技巧上的锻炼。
5、拍卖师的登台率不高。这其中主要包括两种情况:首先,有些行外的人也考了拍卖师,但他们很少去主持;有些业内的拍卖师由于种种原因也从不登台。
6、国内的拍卖师缺少主持风格的多样化。许多的拍卖师只知道一种主持方式,语言单调、手势单一、缺少流畅、自然、亲和的主持表现,更缺少场上交流与幽默主持的能力。这与我们的拍卖师培训方式的单一、不够全面有关,也与我们的拍卖师从业后很少去观摩其他拍卖师的主持,取长补短的机会,拍卖师继续教育的主持风格的课程也没能让拍卖师见识到更多的主持形式。
7、拍卖师主持行为上的不够规范。目前,很多拍卖企业的拍卖师还没有把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相关法规当作拍卖主持中的重要事情来做。比如,很多拍卖会没有拍卖师宣布拍卖规则和注意事项,文物艺术品拍卖主持中的“虚叫”或“空叫”,落槌前的“三声提示”只提示两次,或“最后一次”后落槌过快、拍卖师不签署拍卖笔录等等。
二、拍卖师主持行为规范的标准化
制定拍卖师主持的标准化文件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文件有利于将拍卖主持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将基本的主持模式统一化,而将主持中的各种多样化的处理可以在拍卖会前采取约定或宣布的方式告知竞买人后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化文件的制定不能限制住在规范运作下的主持风格多样化的发挥;标准化文件应能够在各类拍卖企业的经营中普遍使用,其水准能够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和适用。对于法律法规所明确的内容、不够普遍通用的术语以及罚则等都不适于在标准中再出现。
我建议在拍卖师行为规范的培育中构建起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最高的一个层面是法律、法规层面,包括《拍卖法》与各部委及中拍协关于拍卖师行为的各项规定;第二个层面是拍卖师主持的标准化文件,它起到细化法律法规,明确拍卖主持程序和内容规范的作用;第三个层面是编写拍卖师主持的教材,可以将《拍卖通论》的拍卖师主持的一章扩充为一本书,由业内外专家学者、拍卖师集思广益,合编一部包括拍卖师行为规范、不同拍品的主持方式、不同类型的主持风格以及拍卖师考试前的自学和训练的教材。出版这本书的时机已经成熟,需求也已经迫不及待。这三个层面的建设将从不同的角度完善拍卖师的行为规范和主持方式。
三、拍卖师的主持风格的多样化
1、拍卖师主持风格的多样化与主持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
法律、法规和制定标准化规程应起到规范拍卖师主持行为的作用,但不要限制拍卖师主持风格的发挥。
2、因拍卖标的、竞买人、拍卖师个人因素间的差异形成的主持方式的不同。应区别一般资产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文物艺术品拍卖、慈善公益拍卖等活动中主持形式和风格的不同。
3、拍卖师应多适应不同主持形式、技巧以及风格的运用,资产类的拍卖师应多参与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主持,以找到快速、敏捷、文雅、自然的主持感觉,锻炼自己低于保留价起拍、复杂的多级加价幅度、“一声提示”后落槌以及大拍品量、连续长时间的主持方式。大家应多参与慈善公益拍卖的主持,适应那种往往没有竞买号牌、没有加价幅度、有声叫价、幽默互动主持的场面。这些都是培养自己成为多风格拍卖师的必要方式。
四、对目前拍卖师培训和考试方式的建议。
1、编写一部由业内外专家学者、拍卖师集思广益,多人合编的拍卖师行为规范、不同拍品的主持方式、不同类型的主持风格以及拍卖师考试前的自学和训练教材的《拍卖师的主持》教材。
2、在拍卖师的考前培训应增加各类拍卖师主持方式和风格的录象观摩、现场讲解等内容,拓宽大家对拍卖师主持方式和风格的眼界。
3、拍卖师教材应适应考生自学主持和自己训练的内容,不要把登台后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放到考前培训中一个一个上场练习,提高训练效率。
4、拍卖师技巧考试中应增加拍卖师主持行为规范应知应会、拍卖师主持各种方式和风格的内容,而减弱对加价幅度、手势等死板的内容,“250”、“258”的加价幅度是我们在1999年首次引进拍卖师技巧考试时采用的,现在看来有其局限性,也已过时,在大多数拍卖师的工作中不常用,不灵活,容易限制和误导拍卖师今后的主持,因此可以将此加以修正和简化。
5、拍卖师的继续教育中除了开设行为规范和案例和拍卖品专业知识课程之外,应继续保留拍卖师的主持风格课程,但要以各种主持方式和风格的录象或现场观摩著名拍卖师、国外拍卖师现场主持为主,或让受训者对此进行讨论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