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谈钗黛之争

(2024-10-09 11:41:18)
标签:

文化

闲谈钗黛之争

 

读者包括“红学家”一般都捧黛抑钗,为黛玉鸣不平,骂宝钗太阴险,最为不忿的就是宝钗掉包嫁宝玉气死了黛玉。曹雪芹确实对黛玉怜爱有加,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但若读者因此而误读曹雪芹有贬抑薛宝钗之意,那就应该是错了。

先说宝黛以及宝玉与宝钗之间的姻缘的来龙去脉。

先有宝黛木石姻缘说,后有宝钗的金玉良缘说,但宝黛之间始终是亲情占主要成分,看重一个“情”字,几乎没有“性”相吸的描述,而宝玉与宝钗之间“性”相吸的描述则有多处,比如第28回:“宝玉在旁边看着(宝钗)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第98回,宝玉与宝钗已经完婚但因娘娘禁忌期未满还未圆房,宝玉病着躺床上,就“常见宝钗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宝钗每以正言解劝:养身要紧,你我既为夫妇,岂在一时。。。”,及至最后,宝玉“就也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其他的还有多处不一一列出了,所以宝玉与宝钗之间的婚姻也并非那么不堪,是有基础的。

宝钗也未抢过黛玉的姻缘,因为黛玉与宝玉的姻缘从未有说定。宝黛两情相悦是没有问题的,而书中最早由旁人提及宝玉和黛玉婚嫁的内容是在第55回,凤姐说宝玉和黛玉的嫁娶的花费将由老太太的体己支取,这从侧面说明贾府并未考虑宝玉与黛玉之间婚配一事,当然也有“红学家”称这里的嫁娶应该理解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嫁娶,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之后第57回,宝钗薛姨妈等在潇湘馆看望黛玉时,薛姨妈对宝钗说道前日老太太要把你妹妹(宝琴)说给宝玉,但宝琴已经许给了梅翰林之子,然后开玩笑说道:“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宝玉),岂不四角俱全“,还有第82回,也是在潇湘馆,薛姨妈家一个老妈子带东西给黛玉,对一屋子人说笑道:” 我们太太(薛姨妈)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也就是在82回黛玉开始咯血,紧接着第83回贾母说黛玉“太是个心细”,第84回贾母又说黛玉“只是心重些”,“却不济他宝姐姐有耽待、有尽让了”,凤姐更在第84回首先提出了宝玉与宝钗之间的“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一说,贾母邢夫人等则都深以为然。从以上脉络看,贾府两个重要的话事人贾母和凤姐都未曾流露过宝黛联姻的只言片语,宝钗也从未显露出主动抢黛玉姻缘的动机,而是为了“冲喜”倍感委屈的尊母命,同时作者通过薛姨妈之口两次洗白了薛姨妈以及宝钗的想与宝玉婚配的说法,宝钗比宝玉大一岁多也是其中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其实宝黛之间早就有不详的伏笔,在第27回,宝玉和宝钗在怡红院屋里说话,黛玉去敲门,晴雯未开门并误骂了黛玉一通,如果曹雪芹要成就宝黛姻缘的话,绝不会去写这一段,这就像沙砾搁在眼睛里一般,始终成为木石姻缘间一种碍眼的不和谐音符,类似的情景还发生在袭人身上,第30回宝玉一窝心脚误将袭人踹吐血了,也预示着袭人终不会与宝玉有结果,这些或许就是终身“误”吧。

红学家们喜欢黑化解读宝钗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27回里面的宝钗金蝉脱壳,说的是宝钗无意撞见两个丫头在聊与贾芸勾通的事情,两个丫头正要开窗去看看有无人在偷听,情急之下宝钗故意喊着话寻找黛玉,说刚看见黛玉在这里怎么突然就不见了,这被红学家解读为宝钗心太黑栽赃陷害黛玉,其实这种解读是错误的,也显示了所谓的红学家们就喜欢螺蛳壳里做道场,语不惊人死不休,刻意标新立异以标榜自己的种种奇言怪谈式的“独到见解”。仔细看原文,宝钗之所以要耍个金蝉脱壳之计,出发点是怕俩丫头“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同时还担心俩丫头“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所以宝钗的出发点是没有恶意的,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金蝉脱壳之计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黛玉来过也不见得就听见了,总比显出自己肯定听见了的情形又要缓和很多。这里的关键槽点就是为什么要选黛玉?是为了陷害黛玉吗?黛玉后来真的因此受到了伤害吗?其实都不是。宝钗选黛玉,原因无非两条:1,姐妹间宝黛关系最好,平时就走的近走动最多,所以容易想到也最自然;2,黛玉相对来说对俩丫头最无危险,因为黛玉是“外人”,且不屑于琐碎的庶务,更不喜欢背地里嚼舌头,应该是属于“人畜无害”型的最佳人选,如果是读者您身临其境,会有更好的选择么?

红学家黑化宝钗的段子还很多,其实都是些无稽之谈殊为可笑,有违曹氏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