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马彩云法官是司法战线上的模范。2001年,她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昌平区法院回龙观法庭工作。自2007年至今,马彩云年均审结案件近400件,一天审判案件高达1.5个,可以说没有什么休息日,几乎每天都在战斗。由于工作突出,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马彩云,1978年2月出生,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进入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后,一直在回龙观人民法庭工作。2007年3月任助理审判员,2009年12月起任审判员。)
马彩云法官在短暂的生命里,用职业精神、责任担当和神圣使命书写了一个中国法官的勤勉刚正形象。中国法治建设和发展的未来,马彩云法官都将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她对职业的忠诚、对职业的奉献、对法律的尊崇,将进一步坚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决心。
马彩云法官倒下了,但不能再有下一个。我们绝对不能让狂徒再将枪口对准司法工作者,不能让邪恶再次浸染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今日,中央政法委官网长安网公布,一项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文件已经完成起草工作,有望在履行完相应审批程序后于近期出台。
这项规定要求依法严厉惩处侵扰伤害、报复陷害法官检察官及其近亲属等妨害司法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有效保护司法人员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中央出台这样一份文件规定,应该说是正当期时,上合党心下合民意。一个文明社会,绝不能让维护公平正义的法官检察官遭遇野蛮。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我们需要采取实际行动,让守护公平正义的司法者活得安全、活得有尊严!
在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司法实践中,我们的司法者遭遇的是中国特有的国情:民众法律意识普遍淡薄,人情大于“王法”。国人遇事的普遍思维是找关系、托人情,这就使得我们的法官的每一次审判都很艰难。所以,每一次审判不见得都能让双方当事人满意,法官自然就成了被告原告之间怪罪的对象。有些当事人甚至对法官产生针对性的强烈怨恨。
马彩云法官的不幸殉职,虽然是极其罕见的。但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除了采取措施对司法者严加保护,还要对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加强法治思想教育,让案件当事人明白该走的法律程序。比如,当事人如果对审判结果不满意,可以通过上诉和申述程序来主张自己的诉求。
当然,把枪口对准法官马彩云的犯罪嫌疑人,本身就是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的不法分子。他的持枪犯罪动机早已有之,在什么地点实施持枪犯罪只是时间问题,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公安机关打击非法持有枪支等犯罪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以这次枪杀法官事件为契机,对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犯罪进行一次大清查,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在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里。
我们还要从心里爱护司法者。马彩云法官的不幸殉职,也勾勒出战斗在公检法一线人员的超负荷工作境况。除此,他们还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案子多、收入低、晋升空间小,对家庭倾注的精力更是少之又少。在一个处处讲情面、讲关系的社会,在法院往往为各种情面、关系所束缚,独立性不强的现实矛盾和境遇中,他们要甘守清贫、不为市井繁杂所扰,心怀法律形象和职业信仰,安抚天下为己任,手举法槌为民司法确实不容易。
我们要充分体谅和理解法官断案的艰难。面对案子多、薪水少、压力大的现实,我们需要给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更多的生活保障,让中国司法的精英能够更加从容地工作和生活在社会当中,让他们少一些后顾之忧,多一些保障和尊重,让他们的付出和价值更加对等。在今后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我们不妨触及一下高新养廉体制的顶层设计,用司法改革的成果去激励和惠及真正的司法践行者,做到待遇上留人、安全上留人、尊严上留人。
马彩云法官以身殉职了。我们要强烈谴责暴力行为,更要谴责那些借助网络传播的软暴力。这种公然挑战社会良知,损害司法改革成果的流言蜚语,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我们要给予最强有力的批判!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公正地反思司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这种黑色舆论找不到“靶子”。
守护公平却得不到一些人的公平对待,伸张正义却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支持,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只有全社会尊敬法官、关爱法官,我们的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如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