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汤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28
- 关注人气:9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为呼格洗冤,为什么是汤计?
(2015-01-06 09:58:18)
2015-01-05 立评天下
随着呼格吉勒图案获平反,新华社驻内蒙古记者站记者汤计的事迹频频被提及,相关媒体专访他本人,讲述他通过撰写内参和报道,为呼格洗冤的过程。汤计俨然成了舆论监督伸张正义的代表。但是为什么会是汤计,而不是其他记者?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汤计是国社记者的身份。新华社被称为“国社”,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使汤计在当地的政法圈里积累下广泛人脉。公检法对汤计都不敢怠慢,汤计前去采访,局长、检察长、院长都会亲自接待。这使得汤计能够打听到真实的案情及进展,并且能够了解到公检法高层对呼格案的法。
另外,新华社内参这个渠道,有力地保证了汤计的报道能够及时反映至中央,对呼格案的进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比如,2006年11月,汤计得到消息,呼格案嫌犯赵志红案已完成一审,赵供述的十件命案,只起诉九件,唯独没有与呼格案有关的毛纺厂命案。汤计立即写了内参《呼市“系列杀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诉让人质疑》,很快,这篇内参受到了批示。
据了解,新华社内参制度自1948年建立,至今保持畅通,各分社的内参稿能够直抵中南海,有效地实现下情上达,从而一定意义上对地方权力的运用造成了制约,被认为是独立于地方党委的“第二通道”。
二是汤计本人的职业道德和报道策略。在得知呼格案有可能存在冤情后,汤计契而不舍地对此进行跟踪挖掘,动用了自己的所有人脉资源,只为探求事件的真相。
在报道中,汤计注意舆论监督的策略,对事不对人,把事件的真相说出来,至于追责的事情交给国家有关部门。而且在报道的过程中注意把握节奏,该盯紧的时候盯紧,需缓和的时候缓和。汤计还注意联系市场化媒体,当新华社不能发稿的时候,就由市场化媒体放出消息。
汤计今年58岁了,仍然坚守在新闻采访一线。他说和他同龄的人都调回北京升迁了,自己是没有出息的一个。但是汤计用自己的坚守,推动了一桩冤案的平反。他的经历表明,对于一名记者来说,升迁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恪守记者的职业操守,用好记者手中的权力,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同样也会在新闻史上留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