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20日开幕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内蒙古各级将投入资金396亿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
巴特尔说,今年内蒙古对十项民生工程的投入比上年增加19亿元,重点是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周期较长的民生项目。
据介绍,十项民生工程包括:一,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做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生态移民等扶贫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0亿元;扩大农村牧区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
二,组织实施促进牧民增收工程。对实施阶段性禁牧项目区的牧民,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低于3000元,连续补贴五年;在草场资源较好的牧区开展划区轮牧补贴试点;加大对牧民购置良种牲畜、牧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在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健全城乡低保水平增长机制;做好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解决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四,实施城乡居民安居工程。计划改造国有煤矿棚户区3.1万户、林区棚户区1万户、垦区危旧房6000户,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3.7万户,解决4000户游牧民定居问题。
五,强化教育经费保障。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补助标准;继续增强职业教育投入。
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加强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七,强化城乡社会救助。继续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生活补贴标准和“五保”对象供养标准。 八,加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牧区通信和邮政设施建设,新建300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2000个农家(草原)书屋。
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矿山地质治理恢复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2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既有居住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建设和改造城镇供热管网150公里;支持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据介绍,2009年,内蒙古十项民生工程完成总投资377亿元,1500多万群众受益。(记者汤计、勿日汗)
|
|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机械化水平将提高到90%以上
|
|
2010年01月22日 15:33:18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2日电(记者汤计 勿日汗)2009年取代山西成为中国最大产煤省份的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在今年年内将全区煤矿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0%以上,同时将关闭年产能在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2009年内蒙古产煤6.37亿吨(调度数),居全国第一位,取代此前约30年间山西省“煤老大”的地位。
内蒙古煤炭生产监管部门日前表示,2010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将控制在7亿吨左右,全区地方煤矿要全部完成技术改造并通过验收,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到65%以上,120万吨以上矿井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生产。
近年来,内蒙古加大对煤矿的整顿和整合力度,煤矿总数已由2000年的2009处整合为现在的501处,采煤机械化水平由2000年的25%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
|
中国最大草原将着力增加百余万牧民收入
|
|
2010年01月22日 08:39:43 来源:新华网
|
|
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2日电(记者汤计 勿日汗)草原面积居中国五大牧场之首的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将组织实施促进牧民增收工程,千方百计提高百余万牧民的收入。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此间召开的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内蒙古今年将对实施阶段性禁牧项目区的牧民,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低于3000元,连续补贴5年;在草场资源较好的牧区开展划区轮牧补贴试点;加大对牧民购置良种牲畜、牧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在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
内蒙古10亿多亩的可利用草原上生活着蒙古族、汉族、鄂温克族等民族的百余万牧民。
近年来,内蒙古大面积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牧民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付出了部分成本。加之牧区地处偏远,气候寒冷,生产生活资本价格提高,牧民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农民,实际收入不仅低于农民,而且呈现递减趋势。
今后一段时期,内蒙古将对国家和自治区已实施的项目区之外、草原生态严重退化的区域,有计划地实行阶段性禁牧。对阶段性禁牧区域内的牧民按照每年5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偿,每年每人补偿金额不低于3000元,连续补贴5年。
在草场资源状况好的地区,进行划区轮牧试点,对牧民合作组织实行划区轮牧的按照每年0.5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低于500元。
同时,着力解决牧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在国家安全饮水工程人均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对工程成本高的牧区提高地方配套投资,自治区和盟市按照6︰4的比例增加投入,将人均配套补助标准提高到600元。
内蒙古还将积极推动牧民转移就业,大力扶持畜牧业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金融服务,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
|
|
内蒙古自治区外送电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
|
www.nmg.xinhuanet.com 2010-01-21 17:46
|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1日电(记者汤计、勿日汗)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2009年内蒙古外送电量960亿千瓦时,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2009年,内蒙古原煤产量6亿吨,电力装机6100万千瓦,分别增长22.8%和22.7%。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新增风电装机200万千瓦,总装机突破5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目前,内蒙古电网东送能力由原来的200万千瓦提升至400万千瓦。始于1989年的内蒙古西电东送战略,累计东送电量达1338.4亿千瓦时,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的重要电源基地,保证了北京及华北地区的电力供应,对于促进内蒙古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5年,内蒙古外送电力总量首次超过山西,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外送省区,所有投产电力项目均按照高效益、低排放、环保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方向发展。(完)
内蒙古将组织实施促进牧民增收工程提高牧民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12:42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1日电(记者汤计、勿日汗)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获悉,今年内蒙古将组织实施促进牧民增收工程,提高广大牧民收入。
内蒙古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亿多亩,生活着近百万牧民。近年来,内蒙古大面积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牧民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付出了一定代价。加之牧区地处偏远,气候寒冷,生产生活成本较高,牧民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农民,实际收入不仅低于农民,而且呈现递减趋势。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实施阶段性禁牧项目区的牧民,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低于3000元,连续补贴五年;在草场资源较好的牧区开展划区轮牧补贴试点;加大对牧民购置良种牲畜、牧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在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
据了解,今后一段时期,内蒙古将加大对禁牧、休牧、轮牧补偿力度,积极推动牧民转移就业,大力扶持畜牧业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金融服务,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增加牧民收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