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蒙古族青年与《嘎达梅林》
新华社记者汤计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 军旅作家朱苏进把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事编写成20集电视剧,近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正蓝旗开拍。这部戏的诞生离不开一位叫呼和巴特尔的蒙古族青年制片人。
图片说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左二)在电视剧〈嘎达梅林〉中饰演达王。
图为宋国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留影。
(小标题)起因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呐,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电视剧《嘎达梅林》讲述的是这首草原民歌传唱的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事。
嘎达梅林,汉名孟青山,原是科尔沁草原达尔罕王府的奴隶。嘎达,意为家中的幼子;梅林即卫队长。噶达到旗卫队当兵,由于勇敢忠诚,晋升为统帅全旗军务的卫队长。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尔罕王爷勾结军阀开垦科尔沁草原,嘎达梅林率领蒙汉人民奋起反抗。
蒙古族影视剧制片人呼和巴特尔的家乡在内蒙古西部的乌拉特草原。2001年,28岁的呼和巴特尔拍摄8集电视连续剧《青年乌兰夫》,在业界崭露头角;2005年,他拍摄18集电视连续剧《我的鄂尔多斯》,再现“七·七”事变后,蒙汉各族人民护送成吉思汗棺椁西迁的历史,获全国少数民族电视剧建国60年长篇一等奖。
在《我的鄂尔多斯》拍摄后期,呼和巴特尔开始构思《嘎达梅林》。他用了五年时间做准备。
呼和巴特尔说,读中学时从一本连环画中认识了嘎达梅林。其中一幅画面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嘎达梅林起义后站在辽河边瞭望茫茫草原,面对达尔罕王的利诱,他断然拒降。
呼和巴特尔专门到科尔沁草原搜集嘎达梅林的故事。当地蒙古族老人讲,有一天嘎达梅林率领起义队伍到一个村庄,一位说书老人弹着三弦,用优美的诗句给他讲了一段嘎达梅林起义的故事。老人唱完,嘎达梅林给了他一个猪肘子。老人想不到,听他说书的人正是嘎达梅林本人。
呼和巴特尔由此萌发了把嘎达梅林的故事搬上屏幕的想法。
图片说明:著名影视演员王亚梅在电视剧〈嘎达梅林〉中饰演达王妃。图为
王亚梅在开机现场。
(小标题)创作
一部好的影视剧首先要有一个好剧本。“嘎达梅林”是少数民族题材,他反抗封建王爷的起义仅有一年半左右时间。如何写出一部既符合历史真实,又有时代特征,且具有商业价值的英雄史诗?呼和巴特尔想到军旅作家朱苏进。
朱苏进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醉太平》、中篇小说《射天狼》《第三只眼》等,散文随笔集《天圆地方》《面对无限寂静》等。朱苏进创作的影视剧有电影《鸦片战争》、电视剧《康熙王朝》《朱元璋》等。
呼和巴特尔认为,朱苏进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客观看问题,一定能塑造好嘎达梅林的形象。
呼和巴特尔试着联系朱苏进,但朱苏进很忙,连续三次婉言谢绝。呼和巴特尔下决心等待。2006年底,呼和巴特尔又一次拨通朱苏进电话。朱苏进感受到这位蒙古族青年的热诚与执著,终于答应。他用了一个月时间写出电视剧《嘎达梅林》剧情大纲。
有了好的电视剧本,找谁来执导呢?呼和巴特尔瞄上著名导演陈家林。陈家林是电视剧《康熙大帝》的导演。他说半个月后答复呼和巴特尔。谁知看了剧本后第二天他就打来电话,答应接下这部戏。
图片说明:著名影视演员王亚梅在拍摄现场与新华社记者合影
(小标题)筹资
剧本出炉了,导演签约了,拍片的钱从哪里来?按照剧作预算,这部电视剧每集制作费是60万元,20集连续剧需要投入1200万元资金。
呼和巴特尔去了很多家电视台。人家考虑到投资回报等问题,给予拒绝。呼和巴特尔决定改变影视剧制作靠电视台、影视公司投资的做法,从市场上找资金。深圳大中华集团投资公司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意向,爽快地答应投资拍摄《嘎达梅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家企业也决定投资《嘎达梅林》。
呼和巴特尔说:“投资人都是汉族老大哥,他们说拍好《嘎达梅林》就是诠释蒙汉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新华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