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羊绒衫、灰坎肩,妹妹就爱你那黑脸脸……”记者踏入鄂尔多斯高原,一路行来,当地流行的一种活泼、激扬、高亢的民间小曲——漫汉调,一直陪伴着记者,不仅解除了旅途劳顿,且激起记者了解这种民间曲调的强烈兴趣。
这种民间小调,不像陕北民歌那样苍凉,也不像蒙古族长调那样忧伤,它自由发挥,自得其乐,自编歌词,淋漓尽致地表达着歌者的心愿。准格尔旗委宣传部副部长贾广华说:“漫汉调是根植于鄂尔多斯高原文化土壤中的一个新型民歌品种。从生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年里,它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并且成为具有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特点的一个民间歌种。”
国家一级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中国北方草原音乐研究会副会长赵星,在潜心研究了漫汉调多年之后,把漫汉调的基本旋律分为《刮野鬼》、《妖精太太》、《二少爷招兵》、《栽柳树》等多种曲调。
漫汉调质朴、简练、易学、易唱,山梁上听到羊倌唱,餐桌上有饮酒者吼……曲调变化不大,但歌词信口拈来。唱歌者看到什么就能唱什么,即兴发挥当场创作,歌词幽默风趣贴切……可以说,漫汉调是人民大众的歌,鄂尔多斯高原的“通俗”唱法。
旧社会,漫汉调的歌词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春光明媚,阳光普照,鄂尔多斯的蒙汉人民有吃有穿,舒眉展眼,内心感激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漫汉调的歌词有了变化:“喜鹊鹊含的千里柴,毛主席带将幸福来,胡麻麻开花印天天蓝,共产党来了有吃穿。”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蕴藏着丰富地下资源的鄂尔多斯得到了开发,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于是漫汉调就又唱出了:“准格尔到处都是宝,说到哪搭儿哪搭儿好,窑沟大路薛家湾,烧两圪瘩好炭那不难,镜一样的水库嵌柳林,成群的鲤鱼戏白云……”
无论漫汉调的歌词随着时代怎么变化,但是生存在恶劣自然环境当中的鄂尔多斯人那种苦中取乐、幽默诙谐的性格始终没有变,流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那种灰色幽默,自始至终贯穿在蛮汉调的歌词里,比如,歌手即兴戏弄听者的:“蓝布衫衫高领领,听说你没少作害过好女人……”,“想你的笑来想你的唱,想得走了人模样……”,“想妹妹想得跟上鬼,菜瓮里倒进两担水……”,“咯嘣嘣和妹妹亲了一个嘴,满肚肚石头化成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