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特卡—沃尔泰勒模型

(2008-06-09 18:58:13)
标签:

沃尔泰勒模型

分类: 生物知识

(转载)08天津卷第5题背景材料:生态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数学模型———洛特卡沃尔泰勒模型(19251926)描写了捕食者和猎物两个物种的相互关系。其结果是形成周期性振荡,捕食者种群滞后于猎物种群的波动。高斯1934)试图用实验来检验这一模型。他用草履虫和一种捕食它的栉毛虫做实验,但是不论初始条件如何,栉毛虫总是把草履虫吃光,而后自己饿死,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周期性震荡。他通过给草履虫增加一些避难所而引入空间异质性,结果是栉毛虫把避难所外的草履虫吃光,而后自己饿死,藏在避难所中的草履虫则大为增长。然而人工增加迁入后,出现了预期的周期性振荡,但是维持的时间长短不一。这个实验说明了迁入确实有益于两物种的持续共存,但是以增加避难所来提高空间异质性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胡法克(1958)认为高斯系统过于简单。他以柑橘、植食性螨和捕食性螨为实验对象,将柑橘与橡皮球混合起来,造成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加入凡士林作为阻断以增加扩散的困难,只要柑橘和橡皮球混合的比例恰当,最终在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出现了周期性震荡。这就好像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某一个地方的老鼠被吃光了,但是其它地方的老鼠种群又繁殖起来,形成了此起彼伏的动态变化。这两个著名的实验以及随后的一些实验都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空间在生态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