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学习力提升”专题讲座

(2013-08-07 15:26: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研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与学习力提升”专题讲座

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18日上午,峄城区教育局邀请南京人本素质教育研究所陈峰所长来枣庄东方国际学校作了一场名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专题讲座。本次专家讲座由区教育局王锦华主任主持,全区750余名中小学班主任济济一堂,聆听了本次专题讲座。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陈峰所长结合自身实际和许多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与指导,具体介绍了良好习惯培养的六个步骤:一是启发自觉;二是确立规范;三是示范指导;四是持久训练;五是监督考评;六是奖惩强化。他尤其强调了习惯培养的坚持性与原则性,即要将习惯训练常规化,至少90天的重复训练才能固定下一个习惯。这些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感到: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未来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讲座中,陈峰所长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古往今来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每天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计划好课前预习的科目和内容。用查阅工具书、计算机、影像资料、书籍等各种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适当时候与家长、同学进行讨论研究。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理出内容和知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第二,要养成真倾听的习惯。在课堂上学会三听:认真听老师和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倾听时要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第三,要养成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第四,要养成善于创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创造能力,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就是让学生把要学到知识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出来。教师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解题环境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简便的方法。第五,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自我改错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从小就应养成:规范书写,保持整洁;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抄袭别人的作业;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自我检查,自我改错。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做错题集的好习惯,它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使得在复习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六,要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学生一起调查研究,采集数据,捕捉信息;一起制订方案,提出设想,进行探索;一起归纳总结,汇报成果,使学生逐步适应合作学习的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校与家庭要进行密切的配合。除了在学校处处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家长也要积极的配合。教师应和家长密切联系,家长随时提醒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发挥班集体的带动作用。有一个班风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勤奋、刻苦、严谨的学风,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具体问题抓起。要有计划有要求,勤检查,勤督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得好:“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