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于丹《庄子心得》之庄子何其人有感

(2008-01-12 11:40:33)
标签:

庄子心得

生与死

杂谈

分类: 浮想联翩

人生在世,谁能笑对人生的生与死?谁能领略生命的意义,谁不惧怕死亡?也许您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但老实说,我不是,我是一个极端神经质的人,极端怕死之人。

 

从十多岁起,我就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而不得,而一想到“死”这个字,听到别人谈论村子里某某人死了,我就害怕,恐惧,赶紧逃开;我不敢看历史方面的知识,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除了留给我名人轶事,灿烂文明之外,更多的是生生死死。想到死,我就会想到那阴森森的棺材,想到一个人独自躺在那黑咕隆咚的棺木中,不知有多孤独,阴冷潮湿的大地,空旷寂寥的山野,乌鸦凄厉的鸣叫所有这一切令人毛骨悚然。(也许你认为我这是杞人忧天,实在好笑)每每想到此我就不由自主地,绝望地,悲叫一声,那声音凄惨,悲壮,绝望,无可奈何。记得在我坐月子之时,我躺在床上,旁边是足月的女儿在酣睡。不知怎么地就想到了死,想到了这些可怕的场景。我凄厉的大叫一声,做饭的婆婆吓了一大跳,赶忙进来问怎么啦怎么啦,看把孩子吓着,我一下子清醒过来,看看旁边的女儿,小小的她好似吃了一惊,正拧紧眉头,裂开嘴巴,准备声讨心不在焉的母亲。这样神经质的场面常常不由自主地发作,在老公面前曾有过几次,每次都是他狠狠的斥骂,骂得我自己也有了脾气,甚至有了暂时“死”去的勇气才渐渐平复的。有时候我也想我这是心理疾病吧?是不是得去看心理医生?直至今天,我一直活在生与死的困惑中,活在死亡的阴影中,不能释怀。

 

幸亏今天我在网上下载了于丹的《庄子心得》,也幸亏我认真地观看了第一集庄子何许人。看得我豁然开朗,我还不过隐,又乘兴温习了一遍。长久以来的困扰在这一刻解开了!感谢于丹!

 

(节选)那么大家可能说,是啊,生老病死,周围的人总免不了有这么一番相送,但是真正到自己自处尤难,自己能面对得了生死吗?自古到今,有多少炼丹的人,从魏晋的时候开始,炼那些五食散,吃完的之后要宽袍广袖出去发散,人所有的追逐为什么总是想着可以长生不死,那么庄子也得面对他的一死吧?他有很多学生大家都在商量,老师真是有一天,到了百年之后,我们怎么给老师打点他身后之事?庄子就开始跟他的学生讲:我死了以后,什么东西都别准备,我就用整个天地做棺椁,做我的大棺材,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是我的葬品。好家伙,这么说起来,比我们所看到的楚王墓、汉王墓,比什么王陵都要奢侈,他用天地日月当连璧,玉和珠玑都作为他的陪葬品,跟他在一块了,我就要这么一个大葬礼,就把直接把我扔出去就完了。学生不敢,想想说:老师,如果我们不给老师弄个小棺材,扔在外面,被野兽吃了怎么办?然后,庄子想一想,告诉他的学生们:我要是扔在荒山之上,我可能就被那些苍鹰,乌鸦,所以天上的飞鸟飞禽,就把我的尸体给啄食了;如果你要是好好的,弄一个棺材把我装起来,埋在地底下,有朝一日木头朽了,人也烂了,我喂的就是地下的那些蚂蚁,蝼蛄,所有地底下的小虫子,我无非也就是个饲料而已,你干嘛要抢天上那些东西口里的食物,喂地下的东西呢?那头不都是这样一种物质不灭,不都是被吃掉吗?这就是庄子对自己形体和自己生死的一种看法。其实这个说法,让我们想起现在在西藏地区某些地方还流行的天葬,也就是说人死之后,希望他的这个肢体被这些个仍然飞翔的天上的飞禽带走,能够重新在天界以一种有形的形态回到他生命的本初。可能在很多文化中,有一些理念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

我们社会上有许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的抗癌明星。其实过去一听说得了癌症,那几乎就是判了死刑了。可是现在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很多年?因为他有一种内心的调理,他乐观。他自己不惧怕死亡时候,奈何以死惧之。这个死亡是你心里的一种暗示,其实庄子从来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他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这个观点呢,跟儒家的思想也会不谋而合,这就是孔夫子回答他学生的那六个字,叫做“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儒道相通,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永远是这四个字。人是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甚至不俱生死,那我们的心灵空间能有多大啊!这是一份大境界(于丹心语)

 

曾听朋友讲过她看过的一本小说,(不知书名是什么)有一个人求得了长生不老的仙丹,他吃下去后永远都是二十来岁的样子,年轻潇洒。后来他结婚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妻子越来越老,最后死了,而他一点也没有变化。他又娶了一位妻子,同样地,几十年过去,妻子离他而去,就这样,他先后娶了不知多少位妻子,都一个个走了,他渐渐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只求一死,却怎么也死不了原来老不死也这么麻烦。

 

是啊,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我之前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困扰,只不过内心不够豁达,不够大度而已。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化” “未知生焉知死”。看开了想开了,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天地轮回,生老病死,谁能抗拒?重要的是认请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定位我们的人生。勇于担当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勇于超越我们的生命境界。让生命更灿烂,让人生更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