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2010-05-30 21:48:04)
标签:

杂谈

    董良达  1965年生,他是书画大师董寿平之长孙,也是家中书画艺术唯一的传人。1988年,著名画家黄胄写道:“董良达擅长字画,在美术界已被确认为有发展的青年画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董良达对中国绘画史和鉴定也较有修养”。多年来,董良达在国内外参与或单独举办了多次画展,皆受到好评。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23834447.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他的祖父,著名画家董寿平先生,被日本各界称之为“人间国宝”的书画大师,是一位被祖国人民、家乡人民所深深爱戴的人民艺术家,他也是一位文物收藏家与鉴赏家。他的祖先从明代中叶起从平阳迁洪洞县杜戍村,繁衍滋长,由盐业起家,遂成为洪赵一带之望族;至祖父辈兄弟三人更以“三珠之目”、“三凤之目”蜚声京华。董老被誉为“画黄山的巨擘”。

   

    董良达先生,在童年时期就得到了书画世家的良好熏陶。他回想起爷爷对他的教诲时说:“前些年我陪爷爷去地坛公园散步,他老有意识地拿起手中的拐杖指着地上的树枝影子问道,你好好看看这地上的树枝影子,不正是一幅好画吗,要从中找出最美的画面来。你看这些树枝的疏密关系,阴阳关系,树枝线条的组合,多么自然生动啊。你要学画,就首先要向大自然学习,这也是中国绘画中强调的‘师造化’的道理。我画黄山不
是画黄山的某一景点,而是要画黄山的神韵,画云雾飘忽中的黄山,
画黄山而非黄山,非黄山而似黄山,使人遐想于画外。”

 

    他自中学读书期间就开始跟随祖父学习书画,董老曾对良达说:“当画匠易,当画家难。你不仅应该有坚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有丰富的知识,有高尚的品质。这样才能以高雅的艺术去感染人。正如清代方熏所言———‘画法可学而得之,画意非学而有之者,唯多书卷而发之,广闻见而廓之’。”他牢记祖父的教诲,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创造自己的艺术天地。在祖父的严格教育下,画艺不断提高。所画松、竹、兰、梅皆得祖父之真传,且笔耕不辏。他画巨幅红梅,横涂竖抹,一气呵成,顷刻之间,佳作便告成功,观者无不为之颔首称赞。他画的红梅,花瓣正、反、侧、合各具其趣,婀娜多姿,生机勃发,使人感到清新典雅、寒香扑鼻,也使识者可看出这是“董梅”。

  

     董良达曾写道:“有寓意无笔墨者不能用技法画出想法。有笔墨而无寓意者只能按图索骥,不是大家。有思想有笔墨者可以刻划,加有激情,注入生命,加有胆识可以使作品永传人世”,基于其深厚的功力和非凡的胆识,他执著追求,屡试不爽,佳作迭出。


                http://images.joyo.com/c/cc745156.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富贵还因气节高,不与凡卉媚武誉   

    不少画家由于怕影响格调而懒于画牡丹,而董良达走遍牡丹之乡洛阳、菏泽等地,并常到景山,深入观察,体味出了牡丹的色泽及其基于灌木的形象特点,并采取适当的技法突出其特点。结果,他画的牡丹雍容华贵,无庸俗之气,却有中国画笔墨的韵味。人们观看他所画的牡丹,感到是在享受高雅的艺术。观赏董良达的写意牡丹画,虽不浓妆艳抹却光彩照人,虽高贵典雅却无丁点儿脂粉气,苍劲的枝干、婆娑的枝叶,大朵的花极富质感,含苞待放的花蕾别具雅韵。要而言之,他的牡丹画笔墨酣畅、放纵,构图精致、多变,设色华丽、高雅,意境壮美、雄浑。一种富贵气和英雄气从他的牡丹图中流溢而出.

 

   董良达曾写道:“世间牡丹本富贵,今人渲染多俗媚。不是颜色足就好,心在境界笔方随”。又云:“富贵还应气节高,不与凡卉媚武曌”。这是他的思想境界,也是其成功之所在。

 

 

http://www.hgsyy.cn/uppic/18512520099277_2.gif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黎霞初照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24030101.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董良达继承了祖父之所传,有人为其画展题词曰:「笔底能见家底厚,画中所见天地宽」。诚然,他酷似其祖父,作画有如用毛笔写字一般,总是运笔如飞,挥洒自如,一幅幅作品很快便画好,使人感到不知其法,只能说是妙手天成。他松、竹、梅、兰、牡丹和山水皆长。其笔下的梅花,枝干如铮铮铁骨,花朵正反侧合各具其趣;青松挺拔伟岸,华盖亭亭;风竹似沙沙有声。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31621283.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30243665.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董良达深知,艺术贵在独创和有个性。他在作品的境界、题材和技法等方面皆有其探索和追求,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董良达画山水运笔虽颇似其祖父,而内容却是自己观察所得、自己心中认为最美的山。他所画的山水各显其姿,好像并非一人所作,但却有共同的特点,即“平远、空灵”。这实属难能可贵。


     1989年3月他放弃优越的生活,只身到新西兰留学。在新西兰留学期间,打工三年栽种、采摘草莓。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31341563.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距离全面地接触、观察了这种寻常水果,至今他还记得那些日子,草莓的紫色印到了膝盖上。红黄小巧的果实,结在离披的枝上,那么鲜艳,那么惹人喜爱。每天亲近、接触草莓,分享它的生长过程,这样观察与平时吃草莓的感受截然不同,良达在观察中发现了草莓之美,他突然有了画草莓的冲动,让草梅如画。最后,这种前人没有涉及的果实成为他的一个题材。成为国画界画草莓的第一人。一次他去看望祖父,买了两斤草梅,有人说,你很喜欢吃草梅吗?他回答:我不是喜欢,而是通过每次吃草梅,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在新西兰留学三年打工,栽种、采摘草莓那艰苦的经历。

 

     董良达所画草莓,别有情趣,既非静物写生,又非闭门臆造,所画草莓,色泽鲜艳,叶茎用淡墨表现晶,叶片以水墨画出,而又不失中国写意花卉的韵味。构图符合物情、物理,果实设色鲜红,技法纯熟,给人素雅、艳丽相映,生机勃勃的感觉,联想到真实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堪称有笔有墨。这也是他深厚生活积累的成果。其草莓图有的是巨幅,绿叶﹑黄花﹑红果等鲜明的色彩交相辉映,生气勃勃,一股清新诱人、赏心悦目的春的气息跃然纸上。有的虽属小品,其叶浅淡而果少,可别有韵味,同样画出了春意盎然的气息

    在董良达家中,挂着一幅他画的《草莓图》。画上有董寿平先生的许多题字:“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北宋良相韩琦、吕蒙正等青年处境清苦,汉匡衡凿壁借光夜读,唯有经此磨砺,终为中华民族之伟大人物。良达画草莓,在新西兰生活中只是一个开端,永不灰心,百事成可。祖父董寿平九十二岁即训。”

   

   93岁高龄的董寿平辞世之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良达怎么没有把草莓的颜色画出来啊?可见老先生对其孙董良达在绘画方面的成长是念念不忘和寄于厚望的。这是祖父的教诲,也是书画世袭之家不能相忘的本事之言。董良达不敢怠慢,更加勤奋努力,十余年过去,终使草莓成为一家之画。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30327400.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艺术家:董良达 

 

    

   

    绘画,往往须要雄厚的投资和数代人的积累。洪洞董氏乾隆年间以运城潞盐起家,雄资好文,是晚清、民国山西收藏古籍、字画、金石最多的富家。

 

   良达的七世祖董霁堂师法王铎,酷爱书法,成天用手指在衣服上写字,以至经常把衣服磨破弄脏,省博收藏的同治间祁之鏐等《抚膝肄书图》长卷,就是描写董霁堂轶事的。

    著名金石家、藏书家叶昌炽宣统元年刻印的《语石》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洪洞董氏凋零,对国家金石字画和藏书的不利影响:三晋金石“前人著录始于洪洞董氏,仅有碑目一卷。其后虞乡令王炜又搜得八百余通”,可惜,“董氏后人,即不能绍其弓冶”。

    

    董寿平二十多岁时涕泪横流地读了这段文字,受到大大激励,直到临终前久卧病床,仍念念不忘地向笔者讲述此事。1940年董寿平在重庆举办个人书画展,发起人是于右任、张继、居正、冯玉祥、何应钦、孔祥熙、陈立夫、张道藩。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

 

著名学者、书法家沈尹默题七言古诗:

  

  “山水妙理备四时,谁欤写之穷神奇?

  昔者北苑立标格,浑然溪径绝险夷;

  思翁翰墨本多韵,烟云舒卷清淳姿;

  胜朝公卿亦好艺,富春名字犹昭垂。

  君今年少笔已老,才堪绍述同襟期。

  自是君家有根柢,不比寻常称画师。

  学与年进理当尔,看君更极深沉思。

    奉赠

    寿平吾兄画家即希

    是正

     尹默 廿九年六月九日”

诗中提到的北苑、思翁、富春三位山水画家都姓董,分别指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清代董邦达。直到晚年,董寿平仍将沈尹默这一题诗高悬于画室,对良达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家有荣业,绍其弓冶。责有攸在,其耶辞之!他与祖父一样,不甘心做普通画匠,也得到同行先辈黄冑、白雪石、范曾等提携。如今山西胡书平、郭裕怀等多位领导前来祝贺他,是对三晋著名文化家庭的礼敬,对新一代晋商,也昭示着什么。

  • http://artist.artxun.com/17/16527_logo.jpg
  • 董寿平 1904.2 -1997原名董揆,山西洪洞人。出生于诗画之家,从小受到薰陶。1926年毕业于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1927年后自学书法、绘画,因慕清初画家恽寿平之品德,遂改名寿平。1931年始以卖画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携眷南下至成都。1950年重返京华。曾任北京荣宝斋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理事,中日友协理事...董寿平简介
 

http://www.hjcun.com/tp/news/201005/2010525192206977.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31846650.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http://santage.com/uploadfile/artists/uploadfile/200912/20091209032516759.jpg    董良达" TITLE="草梅画家第一人     董良达"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