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七)相机的曝光与特性

(2012-01-30 22:43:19)
标签:

摄影

曝光特性曲线

亚当斯区域曝光

数码曝光

宁欠勿过

宁过勿欠

杂谈

分类: 摄影

曝光特性曲线

用0~255的数据刻画可见光。(计算机用8位2进制数可表示256个不同值。)

用相机对着灰板拍照,构建十个不同深浅的区域。做法:

(1)、不管灰板颜色的深浅,正常曝光是18%灰(中灰),作为Ⅴ区,数值128(255的一半)。

(2)、依据Ⅴ区的曝光值降一档曝光,作为Ⅳ区,数值128 / 2 =64。

 依据Ⅳ区的曝光值降一档曝光,作为Ⅲ区,数值64 / 2 =32。

       ……(以此类推,Ⅱ区、Ⅰ区各再降一级曝光。)

(3)、依据Ⅴ区的曝光值升一档曝光,作为Ⅵ区,数值128 +(255-128)/ 2 =192。

 依据Ⅵ区的曝光值升一档曝光,作为Ⅶ区,数值192 +(255-192)/ 2 =224。

……(以此类推,Ⅷ区、Ⅸ区各再升一档曝光。)

 

0区数值为0,是纯黑;X区数值为255,是纯白。

这十个分区作只是作为离散点的代表,其对应的应是从纯黑0到纯白255的平滑过渡。如下图:

http://s3/middle/5059af83tb7bfec49d862&690


用描点法将从纯黑0到纯白255的灰度值画出曝光特性曲线。


http://s11/middle/5059af83tb7bfefb9d9ba&690

曝光特性曲线的特点:

Ⅲ区~Ⅶ区为质感区,曲线斜率较大,灰度(横坐标)的变化,引起的数值(纵坐标)变化较大。其效果是层次、细节表现好。

而小于Ⅲ区或大于Ⅶ区为影纹区,曲线斜率小,灰度(横坐标)的变化,引起的数值(纵坐标)变化不大。说明层次、细节不好表现。即小于Ⅲ区的暗部与大于Ⅶ区的亮部的层次、细节表现不好。

所以照片的主体曝光值一定要放在质感区内,即Ⅲ区~Ⅶ区。

 

举例:

逆光摄影点测面部时,是将脸部测为中灰Ⅴ区。如再曝光补偿加减在2档时,主体就到了Ⅲ区或Ⅶ区(佳能相机曝光补偿最大范围可加减2档),这时主体还算在质感区的边缘;如果曝光补偿加减在3档范围时,主体就到了Ⅱ区或Ⅷ区(尼康相机曝光补偿最大范围可加减3档),这时主体已经不在质感区而到了影纹区,层次、细节就不好了。这点应该注意。

 

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风光大师亚当斯依据曝光特性曲线,制定了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即把摄影现场光比在心中分为十个影调区域。

 

http://s16/middle/5059af83tb7bffb68e6ef&690

相机曝光应该用Ⅴ区中灰的数值曝光。他的曝光操作方法是下面这样的:

 

胶片曝光法:

1、用点测光Ⅲ区(即测质感区域的暗部)。

2、第1步测光Ⅲ区的值减2档作为曝光值(Ⅴ区128的曝光值)。

3、用测光表测定高光区(Ⅶ区,即测质感区域的亮部),并作记录。

4、将第1步测光Ⅲ区的值减4档为Ⅶ区数据,与第3步实测高光区数据比较。根据数值的比较确定胶片显影时间。如第3步实测数据值高,则延长显影时间;反之则缩短显影时间。

 

胶片的这种曝光方法是将所需要的实际质感区控制在Ⅲ区到Ⅶ区之内,以保证图像的层次与细节。

 

由于胶片显影时间加长,颗粒会变粗。所以在胶片年代,提出一个说法为胶片曝光“宁欠勿过”。

 

数码曝光法: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数码相机时代了。曝光的操作方法也有不同了。数码相机的曝光除了可以沿用胶片曝光法的分区测定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照片回放观察直方图的方法修改曝光值。

数码曝光直方图如下:

http://s4/middle/5059af83tb7c005b8ac93&690

正常的照片曝光直方图应该是完整的。

而不正常的曝光如下:

http://s11/middle/5059af83tb7c009f7eb2a&690

曝光直方图右侧溢出则是死白(数据大于255);左侧溢出则是死黑(数据小于0)。直方图的溢出就是数据溢出,信息丢失,意味着该部位没有了层次与细节出现了死白或死黑。

 

通常数码相机在拍照后,通过观察在液晶屏上回放的曝光直方图,方便地判断曝光是否合适并加以修改曝光值。但要注意,修改曝光避免溢出时必须小心主体要在Ⅲ区~Ⅶ区的质感区。

 

数码照片如果曝光不正常,可以通过电脑后期的调整来修改。但是要注意如果主体落在Ⅲ区以下的暗部,在后期提亮时,容易产生噪点,使画质变差。

举例来看数据的变化如下:

http://s15/middle/5059af83tb7c0108225ee&690

例如,暗部某一点:R/G/B数据为24/16/8,后期提亮后数值变为96/66/34,其中红篮数值之差从16变为62。由于提亮,数值成比例放大,差值也被放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数码后期暗部提亮时容易产生噪点。一般红色值大于蓝绿,提亮时红色值数据变得更大。所以常常噪点偏红。

 

既然:

数码后期暗部提亮时,数据放大,容易产生噪点。

而后期亮部压暗时,数据缩小,不易产生噪点。

所以数码曝光可以“宁过勿欠”。

宁过勿欠——即在直方图上看,高光不溢出情况下,靠右曝光。


http://s9/middle/5059af83tb7c016f7c588&690

 

原照片某一点数据RGB(76/100/50),数据最大差值为100-50=50。

后期调整压暗后数据缩小为(43/61/26),数据最大差值为61-26=35 。

数据缩小并不产生噪点影响画质。所以数码曝光可以“宁过勿欠”。

 

不管“宁欠勿过”还是 “宁过勿欠”都是在一定允许的条件下适当而言,关键是主体曝光要在质感区。对于曝光的特性要明白,曝光的操作要认真。做到正确的曝光是摄影的基本技能。

 

 

(结束)

 

上一谈:摄影(六)相机的测光与测光锁

下一谈:摄影(八)明暗过大时的曝光控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