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2014-05-19 22:46:59)
标签:

教学反思

育儿

分类: 语文教学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三回,讲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许多重要人物在这一回首次出场。其中女眷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凤辣子”。在这个片段中,作者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集中展示了王熙凤的人物魅力;再加上贾母的口和黛玉的冷眼旁观,成功地将一个个性鲜明的王熙凤推到了读者眼前,让人过目难忘。

前几次试教我一直纠结于朗读要做到什么位置,人物形象品析到什么程度,因为一课时时间,要理得太多,学生是不可能都能品到位的。那么孰轻孰重,做到什么程度呢?一直在试教和反思中修改教案的我,一路曾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舍弃,但是最终觉得不说不足以体现人物描写方法的精妙;不断修改的揭题,也更凝练了;品读环节也放手让孩子自己说自己体会。

反观自己的课堂觉得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需要总结:

1.          朗读指导的层次清楚,方法多样。

这个片段中最难读的部分是关于王熙凤的着装打扮一段。几乎所有孩子看到文字就不想读了:一大堆不认识的字和一大堆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未读先怵,再说不读也不影响理解。如何让孩子从怕读,到读通读顺,再到乐读爱读呢?我设计了先出示词组,读准音;再圈划最后的字,和颜色花纹,想象样子读顺读出停顿;再进行师生对读,品品作者写作的顺序,以及从外貌中可以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凤辣子。

在相貌身材这段,先是通过对课文的重新排版,男女生对读的方式,让孩子发现文字的秘密。接着是老师和学生的两次对对子读,一次重在意义上对,一次重在感受节奏变化上对,学生的朗读兴趣瞬间提高了。

最后一个层次由老师的范读,将文字读出评书才有的抑扬顿挫的效果,真正将朗读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后,精彩的有个性的朗读,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2.          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品析人物形象。

品析人物形象这个环节,原先设计的是让孩子们批注然后交流的传统方法,结果课堂上浪费了太多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采用的是学生批注后将关键词直接写在黑板上,然后交流自己没有读出来的性格。这个设计将学生的思维真正打开,思维的碰撞显得非常精彩。孩子们之间会主动交流自己没有读出来的,或是他读的这种性格而我却读出另外一种,在充分的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精彩的言论此起彼伏。

回顾自己的教学,失误的地方也有很多。如:

1.          对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不强。

周四上午当我来到六安路小学阶梯教室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上好课的准备,但是突然发生的一些小问题还是让我有点紧张。一是没有想到只有一个话筒,我要说话,学生要回答,不方便;二是学生对课文陌生程度超出我的想象。本来是通知老师提前一天带孩子们读读书,没想到老师还有教错的字。这些问题导致开始的环节很紧张,学生也不放松,没有太进入状态。

2.          有些环节的设计还可以再精心些,问题可以再有启发性。

比如,关于外貌描写部分的导入,可以再巧妙些。品读人物形象方面,对比阅读的方法应该有所渗透,可以让学生自己充分地阅读,从而产生疑问,真正地走进文本,深入思考。

这次的教学经历给了我很大的磨练,几次试教的不同反思,高手老师给我的指点,真正让我思考了在教学古典文学名著时,如何带领学生去品读人物形象,如何真正地把思考的时间和权利还给学生。教学的路还有很长,我会沿着自己的思考一路向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一桶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