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
(2012-03-03 14:20:43)
标签:
宋体除法乘法口诀平均分具体安排杂谈 |
分类: 教学杂记 |
第二单元
(制定者:日照市实验小学
一、教材分析:
1、教师教学用书建议:13课时
2、知识点: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在本册教材中分二、四两单元进行教学。本单元学习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等。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表示的意义等。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便于操作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被除数不超过12、被除数不超过36。
(3)解决问题是孕伏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的。在学生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3、教学目标:
常规教学容易达成的教学目标:
除法的感性认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常规教学不容易达成的教学目标:
除法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理解、用2-6口诀求商的准确性及速度。理解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
二、是否采用数学小课题研究方式的内容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个层次,建立“平均分”概念,可让学生通过分小棒、卡片等,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并让学生初步探究任意一个数平均分几份的情况下可以正好分完,完全放开采用小课题研究方式。
2、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个层次而引导学生再次课下研究12块糖,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个人?每人3块、4块等可以给几个人,初步理解一个大数里面包含几个小数?适合与常规教学结合学习除法的运算、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各部分的表示方法及名称、表示的意义等。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采用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方式。
4、用2~6的乘法口诀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采用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方式。
5、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采用常规教学法,拓展生活中的先加后除、先减后除等类型习题。
三、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指导:
1、第一组研究课题及具体安排:
(1)研究课题:研究一个数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子课题1:让学生从简单的把一个整体的数字(如6块糖、8支铅笔等)分成2份、3份等去体验在多种分法中总会有一种分法结果完全相同,逐步提升出“平均分”。
子课题2:再接着研究一个整体的数字到底可以平均分成几份?不可以平均分成几份?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平均分是与乘法口诀密切相关的,进一步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2)研究课题具体安排
a、提前两天将子课题1的任务布置下去,根据学生研究进展情况相继提出研究子课题2;
b、安排一节展示汇报课,主要内容:研究课题展示汇报及相关练习。
2、第二组研究课题及具体安排:
(1)研究课题:研究被除数不大于36的除法,如何快速求商?
子课题1:让学生研究12以内的自然数,哪些可以平均分?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试着总结商和除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子课题2:自己找13——36之间的10个连续自然数写出所有能够平均分的除法算式,熟练应用2——6的口诀求商方法。
(2)研究课题具体安排:
a、提前三天将子课题1的任务布置下去,根据学生研究进展情况相继提出研究子课题2;
b、安排一节展示汇报课,主要内容:研究课题展示汇报及相关练习。
3、第三组研究课题及具体安排:
(1)研究课题:根据所学平均分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写出来,并解答。
(2)研究课题具体安排
a、提前一天将研究课题的任务布置下去,根据学生研究进展情况予以指导。
b、安排一节展示汇报课,主要内容:研究课题展示汇报及相关练习。
四、总体课时安排
1、第一组研究课题汇报交流及相关练习。
2、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个层次采用与常规教学结合学习除法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名称、表示的意义等,处理练习三、练习四中的内容。
3、第二组研究课题汇报及相关练习、练习五中的习题
4、第三组研究课题汇报及相关练习、练习六的习题
5、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采用常规教学法。让学生课下搜集生活中的用乘除、加除、减除两步解决的实际问题,编成习题集。
6、整理和复习、处理练习八习题
7、单元教学测试,发现个体问题,成立课外互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