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转自孙方之博客)

标签:
小会周村作家协会周村区作协文学界蒲松龄泰安文化 |
本博消息:
2008年10月25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周村区四十六位文学发烧友凑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这个小会还有个名,叫“周村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第二次代表会议是2002年开的。隔了六年,开第三次。虽然是个小会,但区里的领导和省市文学界的几位大家都来了。我本来是请省作协的领导来增增光的,但泰安的一个文学活动冲突了,主席们大都去泰安了。我就找了文坛“及时雨”我的朋友自牧想办法。自牧就把省里的两个文学界老前辈拉来了。一个是老作家邱勋,一个是著名诗人桑恒昌。淄博市作家协会主席王金铃先生,在北京出发,接到我的邀请电话,结束行程,匆匆赶回参加了会议。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曲明女士、文联主席王军玮女士、文化局长丁秀霞女士很高兴地接受邀请出席会议。还请了全国劳模张敬军、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联谊会会长吴学迅、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恩元、第一村国画馆馆长王诗晖作为嘉宾出席会议。他们都是我的朋友,都很高兴助威。区领导和文学前辈和嘉宾参加一个区级文学小会,小会规格就上去了。我和我的同仁们很高兴。四十几个“作家”正襟危坐,听我读报告。读完报告还煞有介事地通过章程。通过章程以后,又选举。选举也是人模狗样郑重其事,有选举办法,有选举规程。先选举理事会,理事会再选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别以为这样的小会是嘻嘻哈哈玩儿,大家就不认真,都打顺风旗儿。文人凑堆儿那可是要有思想准备的,什么话儿都可能出现。在理事会上,推举名誉主席,主持人问,有没有意见啊?我半生参加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地方政府的、党的、人大的、政协的、共青团的、工会的各种代表会议,从来没见过这种场合有人对候选人提意见。今儿这不就见到了。有一位理事说,我有意见,就提了几条意见。我愣了一下,主持人愣了一下。幸亏大多数人没反对,也就顺利通过了。我虽然愣了一下,但我很快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一次真正的“代表会议”啊,不带任何功利目的,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一群人开一个这样的会,说白了,谁也咋不着谁啊。是真正的发扬民主,是真正的畅所欲言。开会间隙,我得空儿感慨了一会: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的会议,都能开成这样就好了!那将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感慨完了继续开会。请老前辈讲话。在蒲松龄的故乡(确切说是蒲松龄工作38年的地方)邱勋说了一段有关蒲松龄的话。他说蒲松龄是世界级的作家,他的《种梨》早在100年前就叫美国人剽窃了。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没得过清朝政府的任何奖项,但是,是真正的不朽名著。现在的作家沉不住气,不读书,草草写出作品,拿去找关系拜门子,千方百计去钻悠个什么大奖。得了奖就是好作品了?值得怀疑。桑恒昌是真诗人,讲话朗诵了两首诗,赞扬的是母亲、母爱。朗诵得我热血直涌。我有低血压症,听了诗,血压略有升高,感觉挺好。
我表态讲话。我说了几句大实话。区县级作家协会是“入伏天社”,不在二十四节气。政府不考核,党委不考察,不吃皇粮,不喝皇奶,有爹爹不亲,有娘娘不爱,是只野鸡,自己前蹬后刨找着吃。上窜下跳,七姑八姨,调动一切个人关系,做着大家公益事业。但既然干了,就要牺牲点个人利益,不做空头“主席”。这个主席是世界上最小的主席,就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官”,权当一个民间游戏,我就算是一个“坐庄的”。大家兴趣相同,凑在一块儿玩,谁也管不着谁,谁也欠不着谁,图一个乐,图一个痛快。哪一天不乐了,不痛快了,咱就不玩了,再另洗牌。大家挺高兴,给了半秒钟的掌声。
领导说,没想到你们的小会开成这样来,还愣正规。大家说,咱这个会和全国人大代表会议还差不多来,文件袋,代表证一样不少,还发了一兜书,纪念品还挺高档,三星级酒店的高级酒菜吃着,不孬。我暗自高兴:不孬就好。没白忙了。
中午,大家喝酒。一陪二敬三展开。喝得挺尽兴,酒量大的脸黄啦,酒量小的脸红啦。
在一派喜气洋洋气氛中,小会散伙。“家家扶得醉人归”了。

全体代表合影。第一排左起;王诗晖、吴学迅、丁秀霞、孙方之、自牧、桑恒昌、
曲明、邱勋、王金铃、李国经、王军玮、张敬军、王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