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
——
2012年抚顺市中小学教学校长名师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
抚顺市五十中学
袁明霞
人的一生有许多幸福的事情,2012年12月1日至9日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人生最幸福的时刻,那就是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抚顺市中小学教学校长名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活动,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真是令人兴奋不已。专家们的妙语连珠,令人叹服,收获如果仅仅用“受益匪浅”四个字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幽默的言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精辟,独到的见解令人折服,对教育工作的钟情和热爱溢于言表,从他们的言语中让我看到,原来老师也可以做得这么出色,这么成功。这次培训学习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更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自省、自查。
一、
研修让我感动,我要提高自身素质
我是幸运的!感谢抚顺市教育局花大力气给我提供了这次非常好的学习交流对话的机会,感谢我热爱的五十中学给予我的培养,更要感谢领导同仁给予我的帮助让我能快速成长。研修中所有的专家在讲座中都提到:名师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既然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教师的劳动性质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汪志广老师幽默的语言和学生的个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改为“发展自己,照亮学生”。尤其作为一线的班主任的我深深感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强调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创新,做到以德育德,以个性育个性,以创新育创新,要做到这些作为教师的我就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习中树立实实在在的影响。
二、
研修让我震动,我要做走进学生的心灵的魅力老师
研修学习震动了我的思想。专家们的报告精彩纷呈,让我如醍醐灌顶,让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我终于找到了前行的路;精心组织的实地考察让我大开眼界,亲眼目睹了我国顶尖级学校----史家小学、八一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景山中学,更近距离聆听了我心中的楷模北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的讲座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里的本领,教师要靠学科魅力抓住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听了张思明的讲座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开凿并拥有“一眼泉”,直到今天,我还感动于张思明老师成长经历。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他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走上了自己“一百个不乐意”的教师岗位。他上的第一节课是历史课,他在讲台上用孩子式的语言,把一节课给“念”了下来。整堂课学生们大笑不止。最后,一个女生在交上来的作业本封面上画了一幅漫画,一只老鼠拿着麦克风在课堂上讲话,下面写着:“你是哪个庙里的和尚,会不会念经?敢来教我们!”从那时起,张思明就开始了他的自学计划。他找来了当时能找到的大学数学课本,开始自学微积分。他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仍然感到专业知识不够,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也力不从心。 最艰难的时候,张思明的生活节奏是用“秒”来计算的。他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78届当旁听生,又到首师大夜大学借读。1981年,北京开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他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而他在学校还当着班主任,每周有两个班12节数学课和课外活动课要上,300本作业要改。没有寒暑假,没有休息日,做了几千道题和30多本专题学习总结,摞起来有一米多高。五年里频繁奔走于60多场考试,张思明终于换来一张在母校当教师的“合格证”。五年的自学,让他学会了合理地统筹时间,培养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是比文凭更为宝贵的东西。总结出经验后,张思明为自己设计了更高的目标。因为他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教师应终身学习。 1990年,张思明又成为日本冈山大学的教师研修生。在日本的一年多里,他的勤奋善良广为人知。优秀的毕业论文、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自尊豁达友善的品质等,改变了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留学生以及日本人对中国、对中国人的偏见。 回国后,张思明边工作边在首师大接着攻读硕士学位。他用两年半的时间,以全优成绩完成了三年的学业。 从一个不甚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到北京市首批自考数学本科三个获得者中的一个,到今天拥有硕士学位,并在中学数学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间,张思明流过多少泪水和汗水,惟有无数个夜晚的星星和清晨的朝霞能够记得。 张思明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他认为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应该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张思明正是用行动来凿这“一眼泉”的。去学习之前有时我总是抱怨工作的辛苦,家庭负担重,对爱人有太多的抱怨,对比 张思明老师我感到无比的惭愧,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工作,我一直把我能靠我的数学学科的魅力抓住学生,让我的学生能没有数学作业学的效果还好是我最大自豪,如今我才感到我的目光还如此的浅,对比张思明老师我还要努力学习,学习他不怕逆境,珍惜顺境;工作越来越熟练,却越来越感到危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站住脚靠什么?我要做走进学生的心灵的魅力老师。正如汪志广老师讲座中提到:“教师的成长---是专业,作为教师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吃什么都往学生身上想就是专业;学生的管理---是智慧,作为教师光靠“爱,讲道理”管不好学生,讲民主、讲科学是大爱;师生的生活---是幸福,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有声有色,生活应该有滋有味,交往应该有情有义。”所以,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用民主、科学的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位学生接触,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引路人。多鼓励学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管理班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研修让我激动,我要做大爱无声的老师
学习时间短,但收获是丰富的。仍记得张思明老师讲的案例:“他曾教过一个少一段手臂的女孩子。他注意到:在割草这样的劳动中,那显然少了许多灵便的女孩子总是比别人多流好多汗,完成得和大家一样多、一样好。一次他收到一封来自边防战线的信,一个士兵在信里说,觉得生活太没意思。张思明将这封信交给了那个女孩子,让她给这个士兵回信。女孩子吃惊地望着数学老师:“为什么选我?”张思明说:“你最有资格。”如今,那个女孩子已毕业多年。她后来写信说:“这是今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老师给我的是一种信念。”
可见老师使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和思想的引领,在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上让学生自醒、自悟,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意识到作为老师又是班主任的我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苏霍姆斯基曾经指出: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越是觉察不到老师的教育意图,教育的效果越好。对学生付出爱,奉献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人生漫漫、岁月悠悠,尽管我们不断被生活溶解,被阳光加热,被寒风冷却,但我们依然执着地用粉笔谱写着我们平凡的人生,用爱托护着我们心中神圣的太阳,十九年的教学经历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对于尚处在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更需要爱心的呵护,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老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记得自己也曾是孩子,才能以孩子般单纯的目光和成人宽容的智慧去看待和理解孩子的紧张,恐惧,得意,激动与快乐。因此,老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近距离聆听了张思明老师的报告,心里感觉暖洋洋、亮堂堂。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对我的触动非常巨大,如一阵强有力的冲击波,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快枯竭的心灵,感觉轻松了很多。我要努力如他一样热情专一的对教育,把教育当作兴趣爱好,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做一个大爱无声,幸福的老师。我要如张老师一样保持难能可贵的坚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把零零碎碎的经验整理出来,养成提炼、总结的好习惯,形成自己的特色或“绝技”。
四、
研修让我思考:
(一)
我要更加赏识学生
师生情:倾听,全身心对学生敞开。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讲话选择合适的语言,有意识地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语言。与一个一个学生对话。教室里是一个一个学生,不是学生群体。教师边与每一个学生谈话,边静耳倾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共振。对学生的尊重是生命的需要,信任是最大的幸福,鼓励是最大的教育。“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扬他,鼓励他,那么我们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所以,我要努力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的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好,因为表扬可以使学生扬长避短,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所以,在教育学生中应少批评,惩罚,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
我要更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一个道德情感缺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社会和他人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缺乏责任心,就不会真正去爱抚自己的学生,就会把教书育人仅仅当作是一项工作任务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是不可能走进学生心灵,也不可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和信任。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你才能深深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十天的研修也许只是我从教路上的停歇站,但一定会成为我储存能量、蓄势待发的加油站;短暂学习也许只是我教育生涯的助推器,但一定会成为我教育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我一定会带着收获和喜悦,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引领、辐射作用,努力成为研究性、专家型教师,坚定不移地走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前行,在思考中前行,在前行中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