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1
(2023-07-02 19:35:25)笑笑的姑姑闲置了一只杂牌空气炸锅,我觉得很浪费,半年前就拿回来了。用过几次,效果都不好,还散发着很难闻的塑料味道。之前我也一直不相信这种电器能有什么神奇,因为原理实在太简单,就是一个电烤箱+吹风机。这怎么能产生“炸”的效果呢?只不过是吹干罢了。而且容积小而耗电,简直一无是处。
考虑天气寒冷的时候,电烤箱再重新用起来。不是做那些费事的烤鸡烤羊,费事费电,不如肯德基仙渔舫吃现成的。其实电烤箱是有用的,配合上饼干、切片面包、奶酪,家里只要有鸡蛋和蔬菜,便能做一顿保证营养的简单正餐。如果在烹饪上简单一点,感觉欧美人在这方面确实比较简单,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毕竟我没有在国外生活过。如果每顿饭只是吃吃三明治喝一杯酸奶什么的,每天时间就会很充裕,因为连碗都不用洗。家务事可大可小,就看自己的要求。
今天用空气炸锅做薯条,很难吃,不过笑笑和她爸爸都觉得还不错。他们平时爱吃薯条。我想了想,如果是粉丝做的菜,好像再烂我也能吃。
空气炸锅的事情搁置吧,没什么可说。厨房小家电,闲置的真多。而今东西多了,小东西就不要买才好,整理起来麻烦,还老觉得柜子太少房子太小家务事又总是做不完。
时间用来种花种菜,养小动物。或许也会嫌忙。
小说写着写着就卡顿。故事好编,世界难建。昨天和笑笑说起小说的衔接,我说一层层把故事抽丝剥茧地说出来很难。如果没有衔接,就直接在小说里塑造一个作家,成为小说里的小说,写起来是容易,但一篇小说岂不是分为两个不相干的故事了?笑笑说夏目漱石的《心》就是这样写的。
也是,古典小说很多在技巧上简单粗暴。我甚至认为《安娜卡列尼娜》都是如此,安排两条线,非常生硬。当代人这么写,读者是不是买账?好吧,我不应该想这个问题,反正我没有什么读者。当代人都在刷手机。写书的人自己也是不读书的。
天气热了,梅雨季节还没有过去。生活中令人高兴的事情越来越少。
元宝工作了,她是这一群孩子里第一个工作的。笑笑是这群孩子里最大的,还在读书。有时候,想想元宝,还是有些辛酸。但是我们这群人,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好久不去看看博物馆,有些生疏,眼力都差了。因为好久不看,似乎也不那么想看了。人是多么容易制度化,被强迫着过上一种生活之后,便习惯了,甚至忘记曾经的日常。回首时候,发现那些日常在今天成为稀缺和珍贵,成为最好的时代,是多么心痛。
今天所能够的,是抱着手机刷刷刷,刷的都是垃圾,扫不掉。
手机换了一个彩色的壳之后,老感到陌生,好像不是自己的。现在的生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