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2
(2022-06-10 23:17:22)这是随意打出来的数字,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亲切,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这几周,过得都“紧张”。让我一天写5000字,我会感到做起来辛苦,但是绝对不会紧张。但是,如果告诉我,接下来的时间,要交多少份表格,盖多少个公章,我会非常紧张。一方面这种事情繁琐,另一方面,完成这些事要见有可能很多人,去向很多人的办公室,尽管没有众目睽睽,但是我心里有众目睽睽。
我不是不爱讲话或者不会讲话,只是在公事公办的场所,那显然不是我习惯的“正式”,会特别紧张和不自在。想到这些我甚至很焦虑。
曾经做过十几年教师,回想那种办公室,仍旧感到紧张。不过当年也能在办公室聊大天,人还是有适应性的。如今常有励志文,教导大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博出一片新天地,以拓展人生。
我对此不以为然。并且不想阐述此种不以为然。
如果非要阐述,也可简述一二两点。一,如果找一个人写5000字,是找我还是找我那位写100字都要失眠的同事?二,做家务的时候我心里很踏实,家务劳动的价值是很高的,填表的时候我一直在骂娘,一张表格错了五处,为什么不让我的同事填表呢?
今天笑笑和同组的同学聚餐,重要的是这是老师参加的聚餐。这样的场合,说是坚决不喝酒,最后难免会喝一些。每当我想到,任何人,走上职场,都一定会遇到这样的场合,就有惆怅。
如今聚餐常常被称为团建。
朋友间的小酌是很美的,如果大学时,同学不常聚餐,今后机会更少。
就被团建取代,被迫喝那种很难喝的辣酒。古代重体力活的劳动者喝辣酒,用来提神和暖身。其实世上有很多好喝的酒。
笑笑很乖,想到这么乖的小孩加入团建的大军,在这个社会这又跑不掉,再度惆怅。
今天又接到爸爸的电话,告状的电话,无非是妈妈在吵,吵得惊天动地。我能想象妈妈怎么吵,又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但是,我渐渐能理清妈妈的心理,她的委屈,渐渐同情妈妈,当然是同情他们两个。我建议他们都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比如想不想在一起共度晚年,是不是真的不想。爸爸真实考虑过养老院要面对的军事化管理吗?等等,诸如此类现实的问题。
因为之前哥哥明确表示他是愿意照顾爸爸,如果爸爸接受去他的老房子生活。所以我提议,让哥哥辞职,专门来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照顾他们。这样他们不需要再搬家,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只需要晚上照顾好自己就行了——他们有这个能力。
这一次爸爸妈妈同意了我的建议。
我叫哥哥立刻辞职,如此一来,这事情就不能反悔。有些事,确实要做到没有退路才行,否则永远做不成。
现在我敲下上边这段话,由衷的高兴起来。总算,至少这件事的成功,是三年来,在父母亲的事情上,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