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顾城的《生生之境》

(2019-05-23 14:09:55)
分类: 读书

有点窃喜越来越会买书了,这次买的书很合心意,不愿意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还能读多少。

 

想说读顾城,是因为意外之喜,意是这次同时买了几本自杀而死者写的书,以期对所谓的轻重生死有所启发,一般,人们以为自杀者是轻生,我不以为然。这里不想说这个,说喜。

 

《生生之境》是所谓《顾城海外遗集》的哲学卷,主要围绕顾城参加1993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神学系主办的“人与自然——世界各文化哲学研讨会”所做的题为《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的报告文本,兼收为准备报告顾城和谢烨及另一位德国人的谈话、作报告之后的答听众问的录音整理文本。

 

第一喜,可谓惊喜,惊是惊讶,我读了数百种关于《老子》的注释、注疏、论著,第一次在顾城这里看到与我相近地把“无为”理解为没有目的,在我可能受楚老子里“亾”字的影响,意为去目的性。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

 

第二喜,是顾城的语言的美,报告文本仅约一万一千字,但是诗一般的语言所写就的,阅读所得是美的享受。

 

对顾城所知不多,知道他是个诗人,诗人是顾城的帽子,就像他总戴着的那种我叫不出名字的无檐帽,以帽子认人是人们习惯了的做法。他的诗,读过一些,但只记得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只这一句,就了不起。不是我记住了不起,是人家写出来了不起。后来知道他杀人又自杀,有负面影响。

 

他的小说《英儿》,我还没有读完。这本《生生之境》读完了。我看到一个诗人的哲学思考,谈话、报告文本、答问都很精彩,特别是报告文本,语言相当美,不过感到一个问题,就是似乎把中国哲学美化了,他那个自然哲学和中国哲学都是想象中的,期望的成分和色彩有点重,是理想的而不是现实的,不是中国人所践行的那个。以一个不满四十岁的人,其思考是深刻的严肃和认真的,而且其思考富有灵性。不管怎样,我认为顾城是一个纯粹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