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在千米井下的诗和远方莫亚红
(2023-04-19 17:53:03)
“你和你们/矿灯、胶靴、氧气自主呼吸器/还有抚摸、亲吻、撞击、崩裂、剥离、摩擦/时间宛如风暴在更新/冲击到最深处/你才在我的花心。”这句来自张新元的诗歌《矿山魂及其他》;“今夜
他们都是金川集团的职工,写诗是他们的“副业”。他们在千米井下的直抒胸臆,把劳动体验与矿工感悟敲击成诗意的文字,多年来创作了关于金昌、关于矿山、关于梦想……
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近他们,一同下矿井,听他们聊他们的诗和远方。
位于龙首山下的二矿区是金川集团最大的一个采矿基地,其最深的矿井达海拔-1000米,比中国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还要深。在这里,有1800多名职工,他们常常自称“地下工作者”。张新元是二矿区高级政工师,但他更愿意说他是一名矿工。
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套上高雨鞋,矿灯点点,踏上副井,登上“罐笼”,经过2分钟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从地面下到了地下1000米的矿井,走过一条条悠长的巷道,听到机器隆隆的轰鸣,触摸着那坚硬的矿石,犹如触摸地球的骨骼与经络,张新元感叹着大地的神奇:“石头说:我一直在等待/玫瑰说:来一场春天的约会吧/石头说:最高的山巅/是由最深的地脉决定高度的——就像光照的远,是由隧道的长度决定的一样。”
1994年西北师范大学一毕业就来到金川集团的张新元,成为一名企业的政工干部,因为父亲是矿工,家住矿山脚下,张新元称自己是“第二代矿工”。于是,他用诗人的热情守护着和矿山的情缘:“矿山是金昌的‘靠山’和‘源泉’,曾经在烈焰万丈的闪速炉畔,守护镍铜钴贵“浴火重生”18载……”
2018年9月,张新元如愿来到了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采矿地二矿区,成为矿区的一名高级政工师,他终于可以以诗的名义“丈量龙首山的高度和金川富矿的厚度还有金川矿工的胸襟维度”。
“我们穿梭于黝黑的矿体/如同血脉里汹涌澎湃的血浆/我们行走在分段大巷……贴耳静默聆听厚土的喘息/此时把心默默地化做一块块坚硬的矿石。”做为一名矿工,走在泥泞幽深的巷道里,陈海蛟有感而发。
多年来,在陈海蛟脑海中一直有一个抹不去的印象:“记得初下矿井时,那时候设备和机器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活是要靠人工体力完成的。我看到每个工人的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看到他们的干劲、豪情、团结和义气,既震撼于那样的场景,又因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而自豪。”
“此时井塔和斜坡道是通往岩层的另一扇门窗,我们就这样被生产牵引着欣然前往。”多年的矿工生涯,陈海蛟走遍了龙首山深处的每个角落,经历过人生的艰难困顿。在无数个孤独枯燥的日子里,他用写诗填满时间和心灵:“和善只是我们生活的态度,普通才是我们平实的脸庞。”
陈海蛟的矿山工作是为了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写作、摄影:“创作矿山题材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摄影作品,在矿山一线工作的写作者实在是太少了。”陈海蛟说,在他看来写诗和采矿一样,往下采的越深,挖掘到的东西就越深,他愿意用自己最接地气的文字和影像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矿工的故事。
“等我长大以后才知道/你挺腰板的真正原因是你是一个矿工/父亲
“最让我觉得自豪的是,工友们有时会传诵我写的诗,很多人还会背诵。”徐学说,诗歌让自己增长了知识与才干,提升了思想境界,最重要的是,“工友们觉得我帮助他们吐露了心声,对工人的赞美鼓舞了士气,重新燃烧起激情。”
徐学坦言,自己其实十分怀念那个逝去的90年代,在那时,对于诗歌、对于文学的向往是纯粹的,虽然人们的物质上稍微单调,但精神上是十分充实的。当徐学的诗歌在诗刊上发表,工人对他的崇敬,是十分真实地发自内心的。
“或许你们当中还有矿二代,甚至三代/被汗水浸湿的工服/一定和你们一样有着汗血功劳。”作为新一代金昌人,97年出生刘映天,从学徒到现在成为班组的骨干,只用五年时间。他的诗作有坚守,有梦想,有对工友真挚的友谊,有“劳动最光荣”扑实的赞美。
“用勤劳和智慧
1985年从陕西咸阳师专只身来到大西北的诗人袁湘武,30多年来,他与金昌共同成长,他愿做时代的歌者。“四季如春/有一天/两位找矿者顺着羊蹄印找到牧羊人/问这山山岭岭哪一处可能有“异常”的矿石/牧羊人把他们领到了骆驼峰下/找矿者这才发现了孔雀石”诗人袁湘武以诗的语言告诉人们,诗歌从未走远。
“走出进路/穿过溜井/装入矿车/推进罐笼/踏上火车/流经管道/最后在冶炼的炉膛里升华成无法辨识的混合固体/熔铸
张新元、徐学、袁湘武、陈海蛟、刘映天、解晓静群像是众多金昌诗人的缩影,他们是时代情怀的歌咏者,他们以诗歌诵读希望,用劳动创造梦想。他们沿着父辈的足迹建设镍都,创作的每一首诗都带有鲜明的矿山色彩,是他们用文学点燃矿工奋斗的激情,他们的诗是一个又一个金昌矿山深处的故事……
矿山不是诞生诗人的地方,可矿山却能让人激情四射、诗情奔放。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片海,我们不顾一切去寻找的无非是那在心中洋洋洒洒的追求,矿工也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感谢金昌诗人记录时代印记,为矿工立言,用诗歌展示了改革开放年代镍都工人拼搏向上的时代风貌。
“深藏地下的矿井是个特殊的地方,矿工们精神世界比常人更为丰富,文学爱好者非常多。”金昌文联副主席陈学仕表示,金昌是新型工业城市,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这就决定了金昌这片热土上诞生的诗人,既有着浪漫情怀,更有镍钴骨骼,流淌着工业工匠精神的血脉。金昌一线工人,他们合着机器的轰鸣,伴着飞舞的镍花,以大变样为题,用行动派做笔,唱响“中国梦”,讴歌“劳动美”,不断抒写新时代金昌崭新诗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