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生死亡态度答案大路白杨 |
分类: 文化文学 |
http://s1/mw690/505663b9xab012fd63540&690
每一个人看似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像世界上的别人的人生不一样,拥有着很多的答案。可是,唯有共同的死亡,才是人生的标准答案。
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悲观失望者,也不是什么犬儒主义者,更不是什么宗教的代言人。我是一个写汉文字的华人,一个活过了半生却没有活好的普通人,一位基本上活完了最好年华、然后等着人生结果到来的中年男人。所以,最终,成了有事不声张,没事瞎琢磨,有了结果会独自享受的那一种狭隘之人。一个人去思考生命,独自观照去思考人生,比较内外世界去思考生死,这种寂寞之中的自我行为,自然而然就成了我业余生活里一项颇有考试意味的智慧游戏。
人,只要活着,就会要死,而且人人都是要死的;虽然要死,死却不是唯一的选择。死,构成了人类共同回归的节日,也是回家归乡的一声号角,嘹亮、清纯、坚硬得不容置疑。上苍制造了人类,就是要让它们充分享受短促的生命后,断然地离开漫长的过程。纵观人类生命的轨迹和世界时光的长河,它们何其遥远,又何其充沛,像永远流淌不尽,像永远过程不完。人,站在它的面前,除了渺小无着之外,仅能是须臾间的一瞬。我曾经想过无数次,死亡,能成了人类共同的答案,唯一不变的结局,并不是什么悲观的结论,也不是什么宿命的悲凉,而是一种自我的看透。有生就有死,有过去就有未来,这是天体宇宙间的自然规律。畏,怕,躲,禁,根本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矛盾,你只能面对它,顺从它,然后跟随着它,它才是你的宿命。
认识到人生的悲苦,并非就去教人心存恐惧的叹息生命、逃避悲苦的去贪杯人生;而是带着更加宽阔的视野,以积极的角色,以和谐的心态和物人一体的混沌状态,去更多地关注这一份有着美丽色彩的空间,享受这一份阳光灿烂透出温度的生命里程。其实,思索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智力较量的对抗。只是,你根本看不到和你对抗的对手在哪里,是一群,还是一位;是年轻,还是年老者;是有形的物,还是无形的神;是在你身后像二流子一样晃荡的平庸之人,还是和你一样敢用思想的锋利去透晰世界的反抗者。反正,你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却四处找不到它们,更并不能证明它们并不存在。它们还在,一直存在,以贯穿一生的坚强,顽固而耐心地陪伴在你的身旁左右,犹如你终其一生的亲密恋人。
人,从出生到成长,不论是身在颠狂的顶峰,还是处于生命的低谷,死亡,就是一缕亲密的影子,紧随你的身后,像朋友,像亲人,像你的叹息,又像另一个历经洗涤而洁净无比的自我。
世界之中,几乎在所有具备智能生命的群类中,人类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一群智者。它们是能够自我思考生命、自主衡量生命价值,自行指向和选择充满意义活着的动物。这种能力既让人类欣喜,有了高于同具生命的其它动物的自豪,同样,它又会让人类为之苦恼和伤悲。看到生命的出现是一件欣喜安慰的事,看到生命成长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而看到生命的凋零而去却是一份痛苦的事,及至看到生命的终结更是一种极易受到感染而去悲苦的事。看了完整的人与事,身子能在过程中得以完善,却又会在完善里中断离析,这是结果,所有的结果都是对自己原初选择的背叛。
很多时候,人会在自我意识中,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结局,自己的最终,并为之而心存恐惧。带着这一份极具负面效应的心态,自然会选择一种拼命享受今天、享受当下、享受感官而不自足的生活。这是一大部分人类的本能选择,更多的人却会选择让自己留下的生活,留下自我的姓名、自身的想法、自己的思想和人对世界的不同看法,让自己以不同的方式留下来,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可逃避的结局;柔软的躯体,稚嫩的骨骼,怎能经得起时间这副坚硬的锯齿。所以,人就势必要将生活意义化,仿佛意义是生命的价值,是生命存在下去的必要和理由。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着浪漫情感的伟大思想者和诗者,尽管他有着历劫大难后的旷达胸怀,有着洞透人生砌骨生命的豁达,然而,终其一生而言,他仍旧不能免去俗人的害怕一死悲哀。相反,我真是非常钦佩俄国的十二月党人们,他们抛弃的家庭出身,他们的生命,他们的追求,甚至是心甘情愿跟着他们一起流放去受苦受难的女人,都让我品味出了生命的意义。每每读到这些书,我就会在豁然之间接受了生命的意义教谕,看到了人生何以壮美大观的秘密所在,理解了生命因为信仰而散露出的那些隐约的暗示。
甘愿去为生命的某一种意义存活死亡,也许,这不仅仅是宗教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根本,也是还原一份能够载起精神力量重量的躯体强健的原因所在。
看人生,慢的时候,漫无际涯,仿佛人生无尽头;快的时候,转眼已是秋色浓,人生只在一瞬间。这永远都是一种面对人生的看法。
更多时候,是我们能够扔掉标准的答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尽管它有时显得并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