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灵小路留路回归大路白杨 |
分类: 每天都是人生课 |
http://s9/mw690/505663b944359a4a8a3c8&690
听一位才出国旅游的朋友回来谈感想,外面的世界,新事奇事特别多。
说起了孩子,他感叹说:不知为什么,一看外国孩子的安静,就想起自己性格急躁的孩子,就想起了国内的孩子,满大街浑身上下充满着躁热的年轻人。
我们一下子变得无言以对,安静了下来。
与封闭时代的年代相比,与精神生活为时尚的理想主义相比,当代中国年轻人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与个人心灵的空间狭小、与个人生存空间的拥挤有关,我是这么想的。
生活高昂的成本,人生价值的资本化;生存的竞争,欲望的攀比,空间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挤压,都会让人们失去了以往的安静,将许多本应由年轻人享受的浪漫情怀,随同那条小路,一起淹没进热浪滚滚的物欲世界。
一个没有空隙的房间,满满当当的肯定都是物品,拥堵让人很不舒服;一所没有空隙的心灵小院,失落的阳光,黑屏的空隙,喧嚣拥挤着,更让人变得急躁、焦虑和不安。被堵满的房子,压迫之下难以喘息;被堵满的心灵,寸步难行的生活,更会让人觉得憋屈窝囊。
人,连同自己的一颗灵魂,难道是被自己攫取的物质,一并用力地逐出了主人的世界?
世界上的人都有一份自我的空间,否则,他就无法降临生长,无法在腾挪躲闪中长大成熟,占有着更大的空间。但凡是人,只要活着,需要的环境就是这种拓展的空间;有了它,心才能有所回归、情才能有所附依。
人是如此,心更如此。一颗心,若被摁住在地捆绑了自由,拥堵中围住了出路,心能好吗?密不透风、铁桶箍围的间隙里,一动不动的生活,谁又能轻松惬意?
所以,要给心留出一条路。
心如一棵树,上面的叶片枝条需要空气阳光;下面的根须需要泥土、水份和营养。
心如一个人,宽敞的院落,明亮的上空,未加束缚的自由,不予强制的放松。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哪个中国的孩子们又愿意让自己熙熙攘攘、匆匆而来,急躁不安、忙忙而去?
有了心,有心才有最好的生活,心是最好的感觉。
一个人的心,空间毕竟有限,装载了,又不能让它装得太满太多。有时,装下了这一件,就得放弃了那一件;装多了这份物质,就得减少些那份精神;装多了你自己,肯定就要少装一些别人;装多了个人,就少装些社会。那怕你填装了最好的东西,仍要学着留些空隙,不能太挤太满。满了,就没有了出路;满了,就失去了空间;满了,就会让你无法移动随意走动;满了,就让人在固定死的位置上绝望。太满了,你也会被自己的墙高高地堵住归路,再也走不出去了;太满了,你会被填装的东西深深地淹没了自我,失去了闲适的生活;太满了,你可能会在重重的负载里,失掉了自己当初想要寻找的快乐。
所以,要学会省略,学会舍弃和善于腾空地方。有了空间,才能在有限的地方,给心修出一条小路;有了一条小路,心,才能够来来回回、自由出入;才能牵着你的手,看路边的小草,听细细的春雨,晒一地的阳光。拥有一条小路,才是一种智者的生活。
其实,我们还要学会用智慧去生活:腾一些地方给时间,让时间静静品尝你的悠闲;腾一些地方给自己,让自己学着像野草一样热爱呼吸、自愿扎根;腾一些地方给爱情,好让你在人间找到心动、找到幸福、找到生命的归宿;腾一些地方给梦想,虽然做梦都是无所用场的事情,可是,人若无飞翔的梦想,又怎么能行呢?
梦,会够带着我们的这颗心,飞升着站到更高的地方,俯瞰社会,品味人生,再看看身下的世界。
还有,那一条给心留出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