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学孩子中小学生吐槽家长 |
分类: 教育 |
疯狂游学也是社会的进步
近日,贵阳市一初中班主任在网上吐槽,称其将暑期去英国游学的通知刚发到家长微信群,名额立即就被抢空,不断升温的中小学生出国游学热令其惊叹不已。针对中小学生出国游学,有的网友认为此举可令其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开阔眼界,收获颇丰。也有的网友认为,现在的游学已然演变成了单纯的旅游项目,游学团变成了购物团,实则太坑爹。
游学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其实就是一种游学形式,孔子博学多识,也得益于他的游学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游学就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游学就是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游学期间(一般1-4周)到国外,一般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是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在游中学,在学中游,既游又学,完全符合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
在一些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游学已经有若干年头。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利用寒暑假到时间到国外进行体验式教育,这种边游边学受到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欢迎。游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见识,体验在家获得的体验,让孩子放眼世界,展望未来。
不过游学的费用确实不低,数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人们会担心只游不学,白白的浪费钱财。还会担心旅行社和学校合伙从中揩油。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发生。教育主管部门等应该规范收费,制定游学计划,精心策划安排,保证游学质量,使孩子游学真正有获得感。
在不少人看来,游学的实际作用不大,因为游学归来不是立竿见影,要知道,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隐形的,教育的周期比较长,一次游学不可能指望成绩就提高多少多少,孩子有多少明显的变化。相信孩子的一次游学经历,会让孩子记得一辈子的,这就是游学的教育意义所在,甚至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如果老师在游学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游学是好,但是量力而行,家长切不可以相互攀比。
贵阳市这一初中班主任在网上吐槽,称其将暑期去英国游学的通知刚发到家长微信群,名额立即就被抢空,何止是贵阳?在其它不少地方,中小学生争相游学,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好事情,说明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舍得孩子的智力投资,让孩子获得体验式教育,不仅仅只需要会做题的应试教育,这是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提高,是社会的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