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高职零投档 |
分类: 教育 |
受冷的高职不能坐以待毙
2014年高职(专科)在陕西参加招生的文史类有597所院校,其中139所院校在该省遭遇“零投档”;理工类640所院校中,“零投档”院校多达181所。安徽省文理科累计有约120所高职专科院校线上零生源,贵州省今年同样有近160所高职专科院校“零投档”。而海南省理工类中约3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文史类中约5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需要强调的是遭遇“零投档”的主要是外省高职学校。(8月25日《中国青年报》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
几十、百十所的外省高职学校在一个省遭遇大面积的“零投档”,非同小可,说明,高职已经存在了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高职已经遭到冷遇衰退,不再是香饽饽,更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说是在外省遭遇“零投档”,外省也是相对而言的,从某个角度说来,外省也是本省。可以说,就全国而言,相当数量的高职学校难以维系。出现这种情况不只在今年,早几年就已经出现,但高职学校都一直在正常运转,没有听说哪所学校停办了。
一所高职学校的开办和运行需要有多大的成本?单说几百上千的教职员工工资的支付,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一些高职学校只能招到计划学生数的一半,甚至更少,但是一直还在那里支撑着,关键的是政府财政在统一买单。花国家钱不心痛,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就这样花出去,收效甚微,着实令人痛心。
高职遭遇冷遇是因为,一是高职的办学存在问题,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人才市场要求。二是读书无用论的思潮上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而高职毕业生也不是令人满意的,在不少人的思想中,认为读高职还不如外出打工。三是外省的高职招不到学生,关键的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平日娇生惯养,独立生生活能力差,家长不放心孩子出远门读书,还有就是学生和家长对外省的高职学校缺乏了解。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人口增长率降低,生源减少,高校扩招后升学率已经比较高了,粥多僧少,高职招不到学生是正常现象。估计在若干年内高职的生源是不增反减的。
高职遭遇大面积“零投档”,生源不足,何必强撑着?窃以为,大把大把的烧钱,政府教育部门不能无动于衷,要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该整合的整合,该调整的调整,该撤的撤。高职学校,应该走出突围,该改革的改革,该转行的转行,另谋出路,不能坐以待毙。千万不能把国家的财政、纳税人的血汗钱当成是大水淌来的,浪费资源是最大的犯罪。

加载中…